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持续增加,在现行制度下实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在保障力度和效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藉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率,推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收益、就业难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土地管理和征收制度存在缺陷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让失地农民参入分享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性收益、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地农民分享城乡之间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兼顾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特殊性,认为,从长远来看失地农民难以回归到农村经济体系中,其保障需求必须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满足,因此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是既能满足其短期保障需求,又能过渡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去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就业、医疗、养老等多角度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一个反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结论: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备件是通过发展地方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来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凸现。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缺口较大,有必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加快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网,增强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在于解决好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目前农村社保尚未立法,且社保制度建设基本是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失地农民逐渐加大。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就业困难、收入少等因素使他们处于经济贫困的窘境。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失地农民自身就业能力等方案综合解决失地农民经济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型的征地制度和政策都规定,政府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负有主要责任。然而,现行财政体制和晋升锦标赛的政府管理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既没有充足的财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失地农民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难以平息且极易反复。要构建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必须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合理、规范、多元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中社保功能体现与补偿标准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时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延续联合构架,通过土地流转获利补偿类型的划分与范围计算的重新设计,实现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在土地流转过程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农民分成两组,分别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两组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并检验消费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时比较新农保首批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参加新型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农民耐用品消费,新农保制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高于非试点区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观念间接影响农民耐用品消费。应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成为实现失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对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理念进行重新认识,并构建关注长远生计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问题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征地制度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失,使得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面临诸多困境。只有建立相应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加速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及维护稳定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补贴的性质及其补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对农业实行补贴并非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而是花钱从农民那里购买"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粮食价格直接相关,市场粮价越高,国家粮食就越安全.因此,为了维护粮农利益与粮食安全,粮食短缺时应放开粮价,让财政拿钱补贴低收入者吃饭;相反,粮食过剩时政府则补贴休耕.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视角下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农民工养老保险不仅要实现农民工群体内的统筹互济,而且要实现与城镇、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由于现实条件所限,一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对接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城乡统筹视角下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只能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劳动大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农民收入的提高、"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问题,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份”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普遍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失地农民为研究案例,全面和典型相结合,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揭示了这一群体数量可观、征地补偿和安置费偏低、住房动迁难度大、失业比例高、家庭增收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生活现状,指出他们多数不愿意放弃土地,迫切希望得到有效长久的生活保障,同时指出,失地农民增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应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适时转换农民身份,健全各项社会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法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法律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权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路径包括化解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畅通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