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力 《大经贸》2011,(6):13-13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这段时间企业经营依然会感到艰难。GDP增速可望在明年二季度见底,之后,进入下一个小周期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成本、质量和柔性竞争转向速度、精准与体验竞争,企业经营从单体转向边界模糊的"企业网群",管理模式从模糊式转向精确化。在物联网环境下,连锁企业应充分借助物联网技术,给顾客营造差异化的购物体验,更好的满足并超越顾客的需求期望;要构建管理支持系统,以技术层面的优势来提升竞争力。同时,政府对连锁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给予政策扶持,帮助连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囿于国内市场。从长期战略高度来看,中国企业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走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这是中国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方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将优秀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技巧成功地移植到国外。因此它具  相似文献   

4.
赖静 《中国市场》2014,(33):43-44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也是企业进行管理活动的基础,财务管理从视角上来看,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对企业进行翔实的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添动力,同样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可以很好地从微观层面发挥其作用,统筹区域内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等,所以,财务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沉没成本是指已然发生且无法再收回的成本,而"沉没收益"一旦发生,在一定期限内不会再增值,对收益人而言不再有新的诱惑,并且会改变企业生产与经营行为.从市场环境下的卖方营销行为分析,沉没收益的产生是必然的,沉没收益下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风险,从交易成本来看企业行为具有一定理性弯曲,沉没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及市场的现实,为避免企业与顾客的"双输",政府应介入,让企业在经营上"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为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对经营者的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对经营者任职期间年工资收入办法及其计算探讨职下:一、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应遵循总的原则1.确定经营者的工资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工作实绩考核的基础上,体现多劳多得。  相似文献   

7.
从嘉兴市两化融合评估摸底情况看,目前嘉兴市企业工业化水平不高,不同产业间工业化发展不均衡;企业领导对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研发、制造和支撑服务的提升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只停留在生产要素层面。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从政府层面应做好政策的导向性;从企业层面做好装备智能化、过程信息化和管理集约化三个方向的规划和实施;从产业层面应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从宏观层面离不开其他领域的信息化。企业和政府应充分认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付于产业发展新的生命力,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刘东升 《商业科技》2011,(20):45-46
本文对企业经营调度的见解,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调度职能和作用入手,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经营调度的认识、构建、以及遵循的原则都做了翔实的分析、阐述。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生产调度思维模式,从经营战略层面上综合考虑了管理问题;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勾画出了以经营调度为生产经营指挥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树立了以经营调度为管控系统的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企业经营调度的见解,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调度职能和作用入手,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经营调度的认识、构建、以及遵循的原则都做了翔实的分析、阐述。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生产调度思维模式,从经营战略层面上综合考虑了管理问题;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勾画出了以经营调度为生产经营指挥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树立了以经营调度为管控系统的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进行了简略的原因分析;分析了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从企业的经营策略、信用管理机构、信用政策、内部控制、风险预警等多个层面给出了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控的建议,以期实现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陈松 《商界》2006,(8):26-27
在更高层面上来看,企业和宗教是一脉相成的:比如世界上第一批企业家都是虔诚的清教徒:而从教会的运营来看,教会本身就是成功的企业经营行为,只不过他们营销的是精神产品——信仰。  相似文献   

12.
夏江 《现代商业》2013,(15):48-50
新世纪以来连续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为主题,体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谁来种地"成为首要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通过对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集中梳理,从与农资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化肥、种子、农药政策变化"、"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社会化服务"三个层面进行归纳,理清农业政策的发展脉络,帮助农资企业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准确调整经营方向,把握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从竞争优势外生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战略应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其核心在于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有利于建立差异性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从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性资源具有战略性资源的特征,有助于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和能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巩固;从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看,供应链整合包括内部供应链能力整合与外部供应链能力整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来管理环境,通过学习外部组织的特殊技能,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能力,促使企业具备多种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化;从网络组织理论来看,将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其他资源提供机构视为经营合作者,并利用整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性企业网络,是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一般企业组织都会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在组织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生产效率问题体现为,在给定一个投入集合的约束下,企业是否达到最大产出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的不同层面上,简单阐述了企业员工对提高制造型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通竞争力与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流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竞争力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层面的流通竞争力主要包括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流通竞争力;宏观层面的流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拥有重要商品的定价权、渠道网络的控制权,从而赢得国家竞争优势.文章提出,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提升流通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竞争力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基于竞争优势的原则不断提升我国流通竞争力,牢牢握住流通渠道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与此相适应的是必须彻底根除"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文章强调,从微观层面看,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需要切实转变盈利模式,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渠道的合作竞争以及服务竞争,从分享价值转变为创造价值.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大力发展民间经营,二是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三是大力发展文明经营,并通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全面促进流通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个产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而且更应学会有效经营,但教育经营又不能等同于经济领域中的企业经营,当前,更不能走“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之路。而应结合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层面上加快教育产业管理制度改革和教育立法,从微观层面上搞好学校教育经营。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下,21世纪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逐渐上升到了白热化阶段,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对营运资金的单纯的比较,开始更加倾向于从供应链视角下看企业营运资本的营运管理模式。因为,从一个企业的发展根本来看,营运资本作为企业资金的重要支柱,对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起着建设性作用。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引入"供应链"新思想,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活动提供保障,注入新时代下的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在不断进步、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社会下,拥有独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朱睿 《商业观察》2022,(2):94-96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对企业管理策略进行完善,从而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呈现差异化的特征,对此,企业应着重分析差异化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确保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差异化战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文章重点以差异化战略为切入点,对企业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商业时代》2003,(242):46-46
商业设施选址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零售企业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从实践经验来看,大型商业建筑的选址须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子系统。是指以银行企业文化为背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和风险道德标准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凝炼并通过由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知识层面共同体现、为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念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主要由知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所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