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何封建国家政权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证。宋朝政府为了保证其庞大的财政军事需求,除了在赋税,禁榷专卖等方面加强搜刮剥削外,还经常地大规模地从民间购买各种物资,而军需粮草,是购买的大宗。这种现象前代早已出现,但宋代市籴规模之大,数量之巨、时间之长,则是以前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和日本学者曾对宋朝市籴中的“和籴”、“入中”等问题做过很多研究,创见颇丰,但没有注意区分其中不同的交易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下面就对上述特点进  相似文献   

4.
洪武朝是明代荒政思想初步形成时期,而明太祖是明代初期荒政思想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时制宜”的救灾思想;“收籴备荒”的思想;“及时性”的荒政思想;灾异省愆、天变可弭的思想。通过对这些荒政思想的论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太祖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5.
北宋货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货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对政府财政和人民生活产生至关重大的影响,其中较突出的是“钱荒”问题。“钱荒”的直接表现是商品难售或价格很低,使人们产生货币缺乏的感觉。对北宋熙丰时期的“钱荒”,人们将它归因于免役法和青苗法的实施。我认为,从历史事实看,政府赋税政策的变化不能不说是“钱荒”的直接导因,但是它更深的原因却在于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北宋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货币经济仍然独立于生产之外,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理论探讨·推进经济史研究 本刊评论员:1/1(笔谈)张仲礼等1/4清代经济运作中的两个特点陈春声等3/84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吴太昌1/28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 汪敬虞2/1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通讯 严中平汪敬虞4八二元社会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杜询诚4/7 《管子》商业思想的基调是抑商袁林1/143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秦晖3/126关于宋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游彪1/133北宋货币流通与“钱荒”高聪明1/151宋代钱税论略刘森1/154宋代私营丝织…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灾害频仍,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探讨宋代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侧重对宋代政府减灾措施及其绩效等问题的定性研究,以及从救济人、社会保障等角度,廓清了宋代灾害管理的基本情况.由于史料阙如,定量研究方面尚属空白.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北宋政府灾害管理投入的角度入手,对相关史料进行量化分析,尽可能考虑所有影响因子的作用,得出了北宋政府灾害管理投入的总量,以期为宋代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相对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梁燕 《新西部(上)》2009,(6):115-115,114
本文分析了宋代诗人苏舜钦的诗歌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在“西昆”风气弥漫之际的北宋中叶文坛,从诗文两方面对不良文风的抵制。使以文为诗、以议论写诗这样的“宋诗”方式,在宋代第一次深刻实在地获得了反映现实政治内容的意义和品格,形成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梁盼 《新财经》2012,(10):102-103
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之下,通过经济改革,同时增加国民和中央政府两方面的收入,从而推动人事和军事上的改革,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北宋中期,宋代的社会经济问题集体总爆发,财政入不敷出,国防开支逐年猛增,贫富差距加大,基尼系数过高,社会矛盾和冲突犹如火药桶,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实行官员高俸制,目的在于养廉,这在北宋皇帝及其有作为大臣们的心目中是十分明确的.宋太祖早在开宝年间就宣称:“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以益俸.”此后,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主张“高薪养廉”.如范仲淹说:“养贤之方,必先厚禄.厚禄然后可以责廉隅,安职业也.”从皇帝到政策推进的大巨们都同意这种顶层设计,宋代的“高薪养廉”从一开始施行的非常彻底.接下来这种“高薪养廉”为宋代继任统治者们达成广泛共识,在“富有多积”的财政充盈下,将这种“高薪养廉”制度继续深度地推进了下去.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决定了这种制度设计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1.
杨帆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3):F0002-F0002
有宋一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和窘迫的国家财政并存。在中央财政索求无度的背景下,每一级财政单位都面临着维持自身行政成本和满足上层征缴任务的双重压力。县级财政作为宋代财政最基层的核算单位,一直被认为是无为的“小角色”,加之南北宋现存史料的不均衡以及宋人对其记录上的忽略,使得县级财政的独立身份经常被遗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将宋代县级财政作为一个考察对象,致力于将其发展的背景、收支内容、状态评估、管理方式、人事配置、危机应对机制等问题梳理清楚。  相似文献   

12.
宋代粮食市场,无论官立市场抑或民间市场,城市市场抑或农村市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引人注目的拓展。作为市场晴雨表的粮食价格,也就引起当时人们的密切关注和后世研究者的兴趣。粮价的波动,不仅与“计日而籴”的城市小民息息相关,也与乡村主客户的生计密不可分,不仅反映商人资本的运动与流向,地主、高利贷者也以此作为投机营利的指南,不仅是官府制定和籴法、常平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官府相机掠夺人民所借用的手段。由于历史记录的的缺乏,以往为数不多的宋代粮价研究存在令人遗憾的不足:时间上忽  相似文献   

13.
正有宋一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和窘迫的国家财政并存。在中央财政索求无度的背景下,每一级财政单位都面临着维持自身行政成本和满足上层征缴任务的双重压力。县级财政作为宋代财政最基层的核算单位,一直被认为是无为的"小角色",加之南北宋现存史料的不均衡以及宋人对其记录上的忽略,使得县级财政的独立身份经常被遗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将宋代县级财政作为一个考察对象,致力于将其发展的背景、收支内容、状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经济史的研究在区域经济、手工业、城市发展、赋役制度、商品货币经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宋代的货币曾为中国和世界货币史谱写了极其精彩的一页,因而宋代货币经济备受研究者的青睐。但不用讳言,以往对宋代货币的研究,一般多限于对钱币本身(钱币学)和货币制度演变的研究,而对货币流通的研究则很不够。新近高聪明博士的《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在这方面作了补苴漏的工作。全书共分八章,主要讨论了宋代商品生产发展水平与货币制度演变的关系,宋代的铜钱、纸币、白银、会…  相似文献   

15.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  相似文献   

16.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由于统  相似文献   

17.
榷酒制度在宋代以专卖法为中心的财政税收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杨师群《宋代的酒课》(以下简称《酒课》)一文,对宋代榷酒制度中的酒课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其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以求其实。 一、关于酒课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宏安 《特区经济》1996,(12):33-34
<正> 自1981年起,我国每年都发行大量国债,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是否会引发通膨胀,是否会引发资金分流,造成政府预算排挤企业资金需求,都是金融只是议论的焦点.(一)国债发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政府发行国债一方面起着收缩货币流通量和减缓货市流通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使“潜在”的货币变为现实的货币,从而起着即期货币流通量扩张的作用.具体到不同的发行对象,其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国债的承购对象包括民间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由于绝大部分的货市流通都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假定各购买主体的货币都没有离开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蔡京茶法改革是北宋最后一次、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次茶法改革。蔡京茶法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崇宁元年茶法恢复和改进了官府垄断收购的制度,崇宁四年改行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实行专卖的卖引法,政和二年又创立了系统而严密的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其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由官府垄断收购的专卖制向以引榷茶制度改革。以引榷茶制度成为了南宋东南茶法和四川茶法的基本模式。这一转变也代表了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财政结构转变和强化中央集权等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1):174-174
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汪圣铎和宫泽知之从不同路径对宋代财政史的整体研究著作,十余年来,宋代财政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新的成果,同时若干分歧依然存在。2013年9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纯艳著《宋代财政史》,对宋代财政史作了系统论述,反映了作者及学界对宋代财政史研究的新思考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