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宁德市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为有效保护宁德市优秀的乡土建筑,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使其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对宁德市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系统研究和有效分析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宁德市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家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各个省份各民族历代传承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与保护。其中,古村落乡土文化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由于当今现存的古村落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影响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价值,这些古村落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凝聚民族文化的纽带,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对文化瑰宝的保护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形式中引入人工数字技术,即将古村落文化与人工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村落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现代化伟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显示出更大的价值.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鄂州山村时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2015年他在云南大理考察时再次要求,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2012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四部门联合通知要求,我国全面开展了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截至2020年底,已有6819个传统村落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什么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本质意涵?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怎样解决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以及防止过度开发,避免"千村一面"?这是攸关能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享受田园风光、感受乡土民俗为特点的复合式休闲度假方式。传统文化是构成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乡村旅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和活态载体。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文化保护的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旅游者、政府、旅游开发者和当地居民四个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传承,构建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保护规划通常涉及到空间形态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倾向于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以安徽省祁门县渚口古村为例,在渚口古村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背景下,经过走访调查,分析提炼渚口古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通过空间句法技术,应用Depthmap软件,对渚口古村进行空间形态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该村落的空间整体结构特征,并将该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保护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对比,以验证该规划在古村落空间形态保护更新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空间句法在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为古村落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6.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7.
历史风貌建筑特性及修复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在城市更新再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历史风貌建筑的特性出发,分析其修复开发模式,使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古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立足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保护背景,对河北典型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历史文化名镇(井陉天长镇)为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原则与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河北其他地区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借鉴和方法引导,促进全国保护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一、保护背景传统民居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维持传统民居生命力的营造技艺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使得传统民居的  相似文献   

9.
广西莪术产业是广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知识产权具有激励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传承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种质资源与植物新品种、培育及壮大农产品品牌等功能,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文章通过调查广西莪术产业概况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现地方存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复合型人才、欠缺农业传统知识利用与品牌培育体系、商标注册与地理标志认证滞后、专利布局与高附加值产业不足等问题,建议应该尽快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人才培养,推进中药材传承创新与本土品牌打造,提升专利保护与布局,强化产业融合与“政、产、学、研”合作,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进而推动广西莪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村落是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存、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传统古村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今,10年间全国具有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从最初的9707个以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的速度锐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发掘其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价值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北省拥有传统村落32个,水峪村为典型传统村落代表,本文结合水峪村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作出相关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是挖掘承传、转化利用和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广东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广东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并提出要加强规划导向、完善制度建设、创新融资模式、打造旅游精品等对策建议,以推动广东古村落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查阅,对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项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产品创新、重视人才培养等措施,河北省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有效传承。本文指出,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要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手段,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多元化途径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的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永久性的保护.本文阐述了古村落景观的组成并以龙竹棚老寨为例分析了龙竹棚老寨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古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浙东古村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古村落建筑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日渐突出。基于浙东古村落的发展现状,探讨古村落在更新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更新的方法来改善古村落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浙东古村落建筑环境微更新方法的探讨,确定微更新保护策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衣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能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因此,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夏学禹领导曾经说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瑞雪 《活力》2022,(1):154-156
进入 21 世纪,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就是乡村文化复兴,本文将对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具体举措进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融资现状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政府财政预算资金。该项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税收。由于需要保护的优秀历史风貌建筑数量众多,政府资金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全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的性质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流动、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变化、市场化过度、城市文明冲击乡村文明等,传统的乡土社会步入到后乡土社会.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作为展现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中国文化的乡村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后乡土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露  张晓红 《价值工程》2010,29(23):30-31
我省新一轮古村落专项工作的开展,将掀起省内新一轮古村落旅游热潮。本文通过对民居、古村落旅游吸引力、客源市场的分析,证明其发展潜力巨大。对其开发、经营模式的归纳性总结,为其今后开发与保护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