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习之 《价值工程》2014,(20):193-194
针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驾驶疲劳、注意力分散等状况,建立了一种基于Kinect三维图像传感器的智能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状态获得驾驶员头部、脸部、眼部和手部的彩色图像、红外图像和深度图,将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并与预设的值进行比较可判断驾驶员状态以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实车测试实验表明此系统能有效的监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在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周应发  黄泽锷 《价值工程》2014,(13):192-193
本设计以高清CCD模块采集到的可见光视频图像通过USB实时传输到PC机为例,阐述USB视频系统的设计。系统使用OmniVision的OV5640 CCD图像传感器作为光电成像器件,采用USB2.0控制器芯片CY7C68014A与FPGA直连,通过FPGA对高清CCD模块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输到USB芯片上,最后在PC机上实时显示。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大型系统的设计。通过该设计实现高清CCD的USB实时传输,已在相关手持设备产品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图像融合已成为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的新技术。把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图像融合之中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文章以小波变换为工具,描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的实现,提出了多种融合规则和融合算子,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图像融合已成为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的新技术。把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图像融合之中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文章以小波变换为工具,描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的实现,提出了多种融合规则和融合算子,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图像融合已成为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的新技术.把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图像融合之中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文章以小波变换为工具,描述了基于小波变换多的传感器图像整合算法的实现,提出了多种融合规则和融合算子,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6.
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的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其目的是对多幅源图像的信息进行提取和综合,以获得对某一地区或目标更准确、更全面和更可靠的描述,从而实现对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或目标的检测、识别与跟踪。本文描述了图像融合的基本概念、层次及发展,重点阐述了像素级图像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展望了图像融合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先红 《价值工程》2012,31(29):175-176
伪彩色处理对目标的识别与跟踪十分有意义。图像融合是伪彩色处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伪彩色的图像融合新方法。用小波变换得到灰度融合图像,求出灰度融合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异图,利用IHS变换,得到彩色融合图像,再经过色彩变换,得到最终的伪彩色融合图像。结果表明,融合图像色彩更逼真,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  相似文献   

8.
问婷婷  李红  赵蔷  杨倩 《价值工程》2012,31(28):12-14
图像融合的目的在于将多幅图像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图像信息之间存在的冗余和矛盾,以形成对目标的清晰、完整、准确的信息描述。在小波域图像融合的范畴内,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域能量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后,低频采用绝对值取大法,而高频采用基于区域能量的融合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结果明显优于文中对比实验的结果,其中熵、互信息参数高于对比方法的融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5):220-222
手指静脉识别装置是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对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强控制,实现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它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近红外光源强度,利用红外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将图像传入电脑,然后利用MATLAB对数字图像的处理进行图像预处理,再通过图像清晰度的判别,利用自适应控制算法(PWM占空比),调节近红外光源强度,得到需要图像,即实现了清晰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它的优点主要是活体检测、高度防伪、简单易用,并减少了环境因素干扰,可以满足安防领域防止造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要介绍暗适应机制以及驾驶模式,简要分析了驾驶员暗适应能力与夜间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并从提高驾驶员暗适应能力的角度提出实现安全行车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汽车夜间安全行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卫芳  高明  刘宇  陈皓 《价值工程》2012,31(35):201-204
全景成像技术以及图像拼接、图像配准等与其相关的技术,都属于机器视觉及模式识别领域。由于其成像系统视场较大,且无论远近都可以清晰成像,因此,全景成像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军事领域中的侦察、空间探索等,民用领域中的医疗设备、防盗预警、机器人视觉等等。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对全景成像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实践价值。本文对全景成像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了全景成像的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获取方式的优缺点;第二,实现了图像的预处理,即完成了对获取图像进行了校正和去噪,通过对不同的图像采用滤波算法实现;第三,在图像拼接方面,实现了基于比较匹配的图像拼接算法,通过采取平行景物线匹配算法消除了灰度差异的影响,对拍摄同一景深下的图片进行拼接;第四,在不同景深条件下,对图像进行拼接,并完成了基于Harris特征点检测算子的特征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2.
刘欣 《价值工程》2014,(25):49-50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汽车市场迅速成长,人们对汽车操作的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不断提高。汽车车轮定位不正确,会引起汽车侧滑,行驶方向不稳,转向沉重,增加轮胎磨损,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四轮定位能够保证汽车直线行驶,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是汽车维修保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佟泊萱 《价值工程》2014,(14):27-29
为了避免倒车过程中因视觉盲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1][2],文章采用飞思卡尔单片机做主机,Aptina图像传感器ASX340[3]做从机,利用ASX340内部的OVERLAY位图叠加系统,设计了一种能够将倒车过程中实时的车辆尾部的影像,距离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倒车轨迹路径等信息提供驾驶员倒车影像系统[9][10]。使用HYRes3_1、Imatest软件[4]测量了影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测量结果表明成像质量能够满足目前车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亭  朱康福  房宏威 《价值工程》2012,31(3):182-183
本文基于"飞思卡尔"大学生智能汽车创意赛,设计制作一种基于CCD摄像头的智能车,并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行驶。智能车系统以Freescale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采用基于摄像头的图像采样模块获取赛道图像信息,通过PID控制策略控制车模的方向和速度,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对车距进行控制,最终实现车模的寻道行驶、在十字路口的左右转、两车跟踪行驶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导致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对交通状况造成影响。加强对汽车防滑的设计,是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关键工作,也是促进汽车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科学合理的驾驶技术,从而实现对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避免由于冰雪路面影响而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论文对冰雪路面汽车防滑技术进行分析,探索冰雪路面汽车防滑驾驶技术要点,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车辆在公路交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大型车辆车身尺寸大、视线高,会大大影响后车司机的行车视线,与小型车辆相比,大型车辆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更大。论文提出一种大型车辆前方路况识别显示系统,对紧随的后车进行提醒,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程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旭  申美玲  邸晓宇 《价值工程》2011,30(18):153-153
文中采用近红外CCD探测器设计了基于NiosⅡ的彩色夜视系统。本文采用Nios嵌入式软核心处理器技术,将色彩传递和过滤技术相结合的算法应用到夜视图像处理系统,创建Nios嵌入式处理器的定制指令,结合硬联逻辑,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夜视图像处理效果较好、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18.
王野  王孝峰 《价值工程》2014,(6):121-122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路桥项目变成了城市建设期间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路桥项目来讲,其施工质量不但同城市的发展、市政形象存在密切的关联,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出行、生活安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路桥项目的施工质量予以关注。本文简要论述了在路桥项目施工前的准备活动,并对路桥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