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代表的不同层次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双重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低于最低门槛值的省份,FDI会抑制发明专利的增加。在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的省份,FDI对发明专利有正向影响;FDI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单一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小于门槛值的省份,FDI对实用新型专利有负向影响。在人力资本水平大于门槛值的省份,FDI会拉动实用新型专利的增加;FDI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存在单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FDI对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槛值省份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促进作用大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槛值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将专利产出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可分析专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以1985—2012年河北省相关数据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专利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06-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各地区RD经费投入及其强度与专利产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及其强度均对各地区专利的产出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各不相同。最后根据关联度大小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中部六省进行分类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2021年上市企业专利数据,研究OFDI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OFDI及非OFDI企业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OFDI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为明显,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则逊于非OFDI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供应商集中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均显著挤占OFDI企业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的增长会促进工业产出的增长,但也会阻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利用中国2000—2014年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相关数据,测算能源消费和其他要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并运用LMDI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特征,能源产出弹性接近同期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要素贡献则表现为“资本和能源为主,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为辅”;工业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趋缓;工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得益于各行业普遍的技术进步,但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耗已越来越难;工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降反升,结构因子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负作用。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必须重点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理论研究存在分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法对公共投资的产出效率进行回归和协整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的产出弹性,公共投资的产出效率低于私人投资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最大化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通过构建山东省2005—2020年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与传统理念认知以及山东省经济地位存在较大反差,即无论是从静态模型上还是动态模型上,山东省研发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均没有有效发挥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效应。因此,山东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及人才储备方面的配套体系策略,最大程度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潜力作用,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专利制度在高校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利成果产业化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影响甘肃高校专利产出的内部因素,指出实现专利技术增值是甘肃高校专利工作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提升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源动力,因此找到激励企业创新的因素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产出数据,考察政府创新规划执行压力、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三种不同类型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产权性质、公司治理和高管创新精神对激励发挥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和企业激励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替代弹性的理论公式提出异议,利用微分与导数知识推导出新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岭回归方法重新对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作实证分析,并指出方差膨胀因子在确定岭参数过程中存在的不当用法。实证比较结果表明:产出随时间的自主变化弹性值被高估;劳动的产出弹性值被低估;资本对劳动、资本对能源、劳动对能源的替代弹性值均接近理想状态并呈逐年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按中文专利数据定制采集、计量、可视化显示的思路,通过自编程序及导入引擎、中文词表的建立,对来自CNKI中2000—2011年间近十万条中文专利数据进行了计量与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发明专利的申请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省内各地市间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极不均衡;近年来浙江省在测量、测试、电信技术上获得快速发展,以支持其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改造的政策导向;各地市主要的申请人为所在地高校,为了促进各地市发明专利申请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促进浙江大学与所在地高校、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加速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reflect on how patents of introduction or importation, which compose an institutional policy related to weak IPR systems, could influence long-term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the consequences of strengthening IPRs in lagging economie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remain unclear. Although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tends to link stronger patent enforcement with better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markets now and in the past, new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evidence supports extreme complex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PR extension and scope and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a large series of patents of introduction, which were a common feature of the early stages of almost all patent systems designed to fav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above original inventor property rights. Though typically used by pioneers, followers, and latecomers, we know little of how they functioned and their consequence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use of patents of introduction throughout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in Spain, which was a lagging country on the European peripher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institutional policy could facilitate technology transfer, innovation, and advancement at earli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additional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such evidence may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IPR treatment in both developing and underdeveloped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持续增长,与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相比,中国的出口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不高。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分行业中国上市企业的数据,对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发明专利比例较低,累计申请专利集中程度高;研发资本投入存量差异大;总体上,研发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高阶梯队理论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归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海归高管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研发投入水平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探究调节机制后发现,在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方面,政府质量、市场竞争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内部控制水平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直辖市地区、高外部监督水平组中,海归高管对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区分绿色创新类型后发现,海归高管对创新要求较高的公司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西电全球输配电行业专利专业数据库对该行业重点企业的专利进行检索,通过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技术发源地、技术市场布局、重点研发领域、专利法律状态构成、专利类型和专利存活期的统计比较,分析出输配电行业专利申请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中国输配电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在强化自主创新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于主体地位,而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必须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利保护,因此必须重视企业的专利开发、保护及实施,进而构筑知识产权防护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步伐日渐加快的过程中,标准化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从标准化的信息传递效应、技术创新增强效应与有效需求扩大效应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标准化影响我国产业“走出去”的机理;以2007—2017 年为研究期间,构建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就标准化对我国铁路产业“走出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铁路产业“走出去”的各影响因素中,标准化水平、发明专利数量和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铁路产业“走出去”具有负向效应;铁路客车拥有量的作用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本运营中金融创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运营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金融创新与资本运营关系密切,资本运营带动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促进了资本运营的发展。随着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常见和主要金融创新有企业并购贷款、夹层债券以及经理层融资收购及股权租赁等。资本运营中的金融创新行为通常取决于资本运营的目的、类型、外界环境因素以及金融机构本身创新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发明创造、标记性权利的保护,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发明创造,应界定其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关于发明创造保护的权利模式,应根据发明创造自身的情况及专利权、商业秘密权的法律特征加以确定。高校的标记性权利,主要是指高校对自己名称的缩写或者简称的专有权,可通过商标权加以保护,并应注重通过商标权的许可使用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专利分析方法,以2004至2014年9月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中收录的三星集团公司的中国专利数据为样本,对三星集团公司及其在华子公司在国内申请专利的整体趋势、专利布局、专利战略和核心技术等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或企业了解三星集团在华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