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外需减弱,内需下滑。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2009年,杭州市将把“保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积极扩大内需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坚持投资与消费相结合,促进投资与消费相互转化,形成合力。坚持质量与速度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期,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主体,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原有经济、产业格局面临极大调整,许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本国本地区难以为继,从而大面积减产、裁员,产业进入寒冬,面临着转移产业的强烈需求。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外向度较高,金融危机深入影响后,外需严重萎缩,出口减速,也面临着调整的迫切需求。我市由于产业、产品结构重化,资源型企业占据相当分额,外向度较低,因此,在传导周期初中期,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影响相对不那么强烈,但冬意已经扑面。从前两月的数据反映,无论是GDP、工业增加值,还是财政收入、就业人数都同比有较大降幅,特别是支撑我市经济主体地位的钢铁行业起伏较大,增速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的减少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紧迫性。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经济环境下,中国继续靠外需拉动增长不是中国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世界能不能让你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问题。中国有13亿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了增加中国人民的福祉,经济必须转向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是时代的转折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发生了转变,也做出了一些修正。比如调结构,之前局限于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的共识是,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问题,其次是消费不足储蓄过高问题,然后是内需不足外需过高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3,(1):38-40
温家宝主持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会议强调,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人类永恒的享受条件和生存条件,消费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因此人们应该把注意力由传统的积累财富转为依靠消费和生产创造财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需受挫,内需不足,尤其表现为消费率偏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于我国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后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为指导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8.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3,(10):43-4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中国经济政策重心调整 在面对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时,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克强经济学”的三个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三个里面非常核心的是去杠杆化。而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与利益结构下,我国事实上存在经济增长依赖症,其根源在于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今年经济运行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稳增长的有效途径就是稳投资,因此,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09,(7):64-65
最近,“去杠杆化(deleveraging)”成为了又一全球流行的热门词,汇。在传统观念中,私募股权投资一直被认为对全球金融动荡是具有免疫力的,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却也受到了重创。  相似文献   

10.
雷保中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9):47-48,50,52,53
全球金融危机进入“明斯基时刻”,“去杠杆化”成为此轮经济周期主要特征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是以美联储首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及其他央行向其各自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等事件为开始标志的。随着信贷危机加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与相关政策利率间升水创下历史新高,英国抵押贷款银行诺森罗克也在资金压力下趋于崩溃。  相似文献   

11.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面临内需和外需减少的情况下陷入困境.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必须注重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通过借势、用势、造势,运用蓝海战术创造新需求、开辟新市场,企业才能逆势而上.  相似文献   

12.
甄爱国 《魅力中国》2010,(18):73-73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漠视乃至歧视那些“弱势群体!”教师可帮助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去汇总本月自己家庭消费的明细,经归类整理后计算出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然后给家长提出调整家庭消费的建议;还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与风险现状,给家长提出调整家庭投资方式的建议。教师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成、感悟、升华。  相似文献   

13.
美国银行去杠杆化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欧洲去杠杆化似乎刚开始,金融市场担忧是否会在欧洲爆发金融第二冲击波。美国金融体系崩盘,罪魁祸首是高杠杆率(负债率)。杠杆融资把金融和企业带入“核金融”时代,杠杆比例过高则企业负担过重,银行就要被高杠杆化“绑架”。而我国却恰恰相反——需要再杠轩化.  相似文献   

14.
消费和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处于“外忧内患”的时期,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恶化,通过外需刺激经济增长非常有限,同时内需也相当不足。面对危机,中国要确保今后几年经济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文章主要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7年工作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再次强调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贯彻党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视和加强扩大消费工作,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16日,主题为“危机·机会·过冬棉袄”的“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2008”在北京软件出口中心召开,来自中关村外包企业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围绕着大家关心的金融危机给外包企业带来的危机与机遇展开讨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格局,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达国家的消费更谨慎了,投资更谨慎了,这无疑也冲击了中国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出口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一、拉动消费和结构升级更需要支持有“双拉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面临下滑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加大各类投资以稳定经济,也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拉动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目前面临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萎缩、调整之势难止,国家除对其进行必要的支持使其升级外,这些产业难以承担起拉动国内消费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双拉动”重任。要实现“双拉动”目标,更需要支持一些先导性产业,  相似文献   

18.
郭羽 《沪港经济》2009,(9):54-55
延续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颓势,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又出现了大幅萎缩。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种姿态也表明,尽管调整出口增长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呼声颇高,但当前外需的“维稳”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因美国货币乘数下降、“去杠杆化”加速等结构性变革,现在下“通胀”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美国“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且快速蔓延。由于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信贷金融体系产生了严重冲击,进而对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体系变革、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等一系列问题带来深刻的影响,也会对我国沿海地区蓬勃发展的临港产业建设及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临港产业的影响如何?今后如何转“危”为“机”?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