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乙烯聚合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环管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串联工艺生产的双峰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的预测模型,并采用来自生产过程的动态响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双峰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精度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并可与先进控制技术相结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在线测控。  相似文献   

2.
气固流化床中静电现象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流化颗粒、气体、壁面三者之间反复的摩擦和碰撞,引起静电电荷的产生,并在绝缘体系中不断积累。静电电荷的存在对流化床内的颗粒和流体运动产生影响,同时静电电荷的积累将会导致颗粒团聚、黏壁和熔融结片,严重时会造成反应器停车甚至放电爆炸等安全事故,给工业流化床稳定、连续生产带来众多困扰。因此,系统研究气固流化床中的静电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重点对气固流化床中的静电现象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气固流化床中的静电研究进展和静电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变径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发展成为成熟的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平台,在反应器结构领域实现了革命性创新,这项技术形成了一个产业。今年年初,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发的"大型变径流化床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目前,国内大部分催化裂化装置采用变径流化床作为反应器。20余年来,作为该反应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先进过程控制解决方案难以管理聚合物生产,尤其是聚合物牌号切换时的复杂工艺行为。美国艾斯苯(AspenTech)公司开发出一套基于非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过程控制技术--有界微分网络技术。它在拥有神经网络所有功能的同时,确保网络微分(一阶导数)的有界性,本质上保持了内在的安全性以及其他对控制模型至关重要的特性,从而避免了神经网络在控制领域的缺点以及有关的安全隐患。全球已有超过25家的聚合物生产企业采用该非线性先进控制解决方案。齐鲁石化聚乙烯以及燕山、上海石化聚丙烯等已采用该解决方案。与传统的基于简单线性模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学红 《化工管理》2015,(2):246-247
UNIPOL聚丙烯流化床反应器内静电是产生结片结块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反应器内形成静电的主要因素、原理以及分布规律,提出UNIPOL聚丙烯流化床产生静电及结片的控制方法,静电消除方法,从而保证反应器连续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载体挂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5种粒子的挂膜特性,研究固含率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流体性能的影响、水力停留时间和接种污泥浓度对载体挂膜的影响,确定最佳生物载体、最佳固含率及反应器快速挂膜启动的最佳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A公司生产的生物陶粒为最佳生物载体,最佳固含率为5%,快速挂膜启动的最佳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1 h,污泥浓度为1 g/L.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国内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的发展概况,同时归纳分析了提升管流化床反应器的优势,并结合催化裂化提升管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开发丁烯氧化脱氢装置提升管反应器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Ineos技术公司开发了改进型生产顺酐的流化床和固定床体系催化剂。该公司称工业化装置验证丁烷制顺酐收率明显提高,与老一代催化剂相比,采用改进的催化剂,反应器操作温度更低。Ineos公司称,预期这些改进可明显降低生产顺酐的操作费用并延长固定床催化剂寿命。收率的提高将取决于用户反应器的操作条件,Ineos公司验证该催化剂收率可提高10%,操作温度可下降100—300℃。新一代催化剂还适用于希望用丁烷取代苯作为顺酐生产原料的生产厂商。  相似文献   

9.
多晶硅系统主要包括还原、冷氢化、精馏和还原尾气回收四部分,还原是将氢气与三氯氢硅在还原炉硅芯发热体表面上沉积、生长多晶硅,冷氢化是将四氯化硅与硅粉、氢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转化成三氯氢硅。在还原炉和流化床反应器中均产生副产物二氯二氢硅,需要将副产物二氯二氢硅和四氯化硅反歧化反应转化为对多晶硅有益的三氯氢硅。文章从流程、设备、运行费用、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对多晶硅二氯二氢硅反应精馏和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为多晶硅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和燃烧系统特性,建立准确反映锅炉动态特性的燃烧系统模型。由发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现场采集大量运行数据,选取有用数据段进行一系列数据预处理,由专家经验确定燃烧系统的模型结构和参数范围,并依据处理后的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给煤量、排渣量为输入,床温、主蒸汽压力为输出的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拟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匹配现场过程,得到2种典型工况下的燃烧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