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明 《水利技术监督》2023,(5):146-148+221
为解决畛河现状存在的问题,文章从设计角度出发,提出源头治理、重点治理、生态治理的治理理念及固岸防冲、适当防护、行洪通畅、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治理思路,并给出典型河段设计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措施。畛河经治理后有效地改善当地的防洪条件,减少当地的洪涝灾害损失;带动河道两岸的景观效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该治理理念可为其他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清河和大旱河分属两条不同但相邻的流域,河长分别为100.7km和20.3km,在距离河口4.4km处两河交汇,大清河流域设计洪水根据所推求的石门水库、望宝山、汪户屯、白果共4个控制点的设计洪水组合,大旱河设计洪水根据各支流设计洪水组合,两流域按照同一场降水所形成的洪水过程,并按照产汇流及洪水传播时间对洪水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大清河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大旱河回水区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根据大清河流域现状及防洪要求,同时对洪峰遭遇情况及错峰时间进行合理分析,为该河段防洪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丽江古城青龙河生态廊道治理工程为例,在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对工程范围的设计洪水进行复核,复核计算发现主体初步设计的洪水量偏小,局部河段仍不满足排泄要求,建议在后续设计阶段对不满足排泄要求的河段进行补救措施设计,洪评成果对保障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河段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小河流的治理可以使受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作者从分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M桥-三绿老年公寓河段治理是补齐北沙河防洪短板,完善本溪城区封闭防洪体系的关键.根据本溪市"生态立市"战略要求,结合治理河段防洪设施现状、工程地质及建设内容,按照10a一遇洪水设防,提出已建工程巩固提升、新建生态防洪堤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堤防型式比选和设计断面计算分析成果表明:采用绿滨垫护坡生态堤方案,在保障河道稳定防洪...  相似文献   

6.
以崇明区横沙乡红星河为例,以生态主导、因地制宜为原则,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四大核心要素进行应用和实践,从改善水文情势、塑造生境地貌、构建植物群落、提升景观文化等方面详细解读,探寻可持续的河道生态环境建设途径,形成兼具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河道风景,设计经验可供同类型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湄潭县是典型贵州山区性河岸县城,洪涝灾害频发,洪灾损失巨大.文章结合县城防洪现状及设计洪水成果,提出扩建控制性水库、修建分洪工程及实施河道整治和生态堤建设相结合的"上蓄、中分、下疏"防洪整治方案.防洪工程及生态堤建设后,县城防洪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既保障了城镇安全,又取得良好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云集 《水利技术监督》2024,(3):102-104+153
常规的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规划方法易受水系重构概化作用影响,洪水位计算存在误差。基于洪水频率分析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规划方法,采集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规划参数,利用洪水频率分析构建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规划模型,通过经验频率Gumbel分布公式估计特定概率下的预设洪水位,求解模型,实现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规划。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应用后洪水位较低,符合河流防洪排涝要求,具有可靠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区河流是城市的重要资源,而新城区的发展对河流治理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大空港新城区截流河综合治理为例,从防洪排污角度,对截流河堤防支挡和箱涵基坑进行了设计和施工,通过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来分析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截流河综合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松塔水电站工程的投入运行对流域内的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建设地周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及流域下游城镇生态环境等方面均产生较大影响,建设地及周边已形成新的湿地生态环境,对流域汛期洪水资源的留置与利用大大缓解区域内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洪水资源的利用增加了对下游城镇生态、生活、工业用水的供给能力,电站工程建设实现了减灾、生态、民生、高效的水利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浑河闸至砂山橡胶坝之间的河段为例,建立基于Mike21的二维水动力模型,通过计算沈阳市某220kV高压线移设工程跨浑河段工程前后河道流场的变化,分析讨论阻水建筑物对河段水力特性及行洪安全的影响。为城市段河流水动力计算模型概化、水力特性分析及阻水建筑物对行洪安全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博河中下游防洪工程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博河特有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及河流特点,设计时因地制宜,并借鉴多年的实践经验,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柔性材料工程与刚性材料工程相结合的形式,在博河建立起了有效的防洪保障体系,取得了较好的防洪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的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11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是表示防护对象要求达到防御洪水的能力或水平。一般情况下,当发生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体系的正确运用,能够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具体表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设计防洪水位,或河道流量不大于该河道的安全泄量。防洪标准与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堤防工程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的防洪工程。堤防工程是为保护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而修建的,其自身并无特殊的防洪要求。无论河堤、湖堤…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道问题日益突显,科学地进行河道城市河道整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防洪排涝、截污净水、景观工程以及调节小气候等意义及防洪排涝与生态环境并重、地域及文化适应、人性化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观澜河流域整治工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阐述说明,为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钟华 《水利技术监督》2023,(11):146-147+163
对淡水河干流、主要支流、淡澳分洪河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对惠阳主城区进行二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利用河道两岸进行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拟淡水河溃漫堤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除桥南排涝站到淡水站河段,水面线误差在20cm以上外,其余河段水面线偏差均在20cm以内,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淡水河的洪水演进过程总体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对于流域防洪风险图的绘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河道治理对保障河道安全、发挥河流防洪效益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盐铁塘常熟段河道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河道存在沿岸局部地势低、河道淤积严重、河坡冲刷强烈的问题,现状不满足过水与防洪需求。在分析工程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治理对策并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该对策可显著提升河道防洪与排水性能,同时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整治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7.
普湾新区规划结合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重点打造以普兰店老城区为依托形成的湾底城市综合中心,五十里河治理工程的防护对象主要为临港工业区。五十里河河道治理工程突出了"综合"的治理,提高防洪排水能力的同时,将水生态与水利工程的理念创新运用,通过生态复合型的横断面、橡胶坝蓄水工程、生态绿化堤岸,每一项设计的构思都融入生态水利的理念,建设自然优美和谐的滨水景观,赋予河道生命的思想,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为其它河道治理提供生态水利理念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洪水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塔里木河源流山区易形成雨雪冰混合洪水,灾害风险加大。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防洪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思考,结果表明:现状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防洪堤建设、库堤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数字孪生工程为主体;当前防洪工作存在流域防洪规划体系不完备、“四预”体系不完善、流域蓄滞洪区建设滞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管护亟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应当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做好流域防洪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实施流域水网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大防洪工程建后管护资金投入、强化中小河流防洪管理。研究成果对于干旱区河流生态廊道修复措施制定与评价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绿化工程虽已初步形成“临河防浪林、淤区适生林、堤顶行道林、背河护堤林、堤坡草皮覆盖”五位一体的生态屏障体系,但依然存在绿化空白段及老化段、部分堤段立地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水利风景区景观亟待提升等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种植结构、改良立地条件、提升水利风景区生态景观等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山东黄河流域生态景观提升,既有利于防洪又能提高了两岸民众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巨大,同时,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河流生境特征等实际状况为生态水力学法计算需水量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辽河干流为例,通过分析标准推荐方法与自然生境条件之间的差异,探讨了综合确定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和途径。辽河干流河道为洄游性鱼类栖息的主要区域,河势河型及水文情势较为稳定,生态需水量的确定不仅要依据水利学、水文学等方法,还应对洄游鱼类的水流需求条件进行分河段、分时段的考虑分析。文章提出了较为科学、适用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