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新疆地区部分河流为例,对基于DEM的水文信息处理系统与基于Mapinfo的水文信息分析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流域划分提取准确度、水位、流量以及降雨量的分析精确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基于DEM的水文信息处理系统相对于Mapinfo分析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更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文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布式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技术升级、产业模式变化,通过分析制约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对策。我国分布式光伏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随着电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开发已形成相当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开发类型多样、规模小、建设时间短、系统简单、电气设备集成度不高的特点。在正常投运后,可采取“就地无人维护,区域远程集控”的管理模式,具有减少投入费用等优点。同时,分布式光伏系统线损小,节能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测度的福建省各市间经济差异在1978~2009年期间表现出发散的趋势.通过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方差的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的主要原因,而就业率差异的变化虽对σ趋同出现与否有影响,但相关性不大;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又由投资效率差异和资本密集度差异共同决定;投资效率、资本密集度、就业率以及它们的协方差共同作用,决定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五、培育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竞争力1.当前中西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尽管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 ,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 ,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 ,但是 ,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地区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前 2 0年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但是 ,由于 2 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遇到了障碍 :外需增长减缓 ,内需水平较低 ,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是“十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尤其重要的是 ,“十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东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 ,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已经提上了最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入手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6.
武陵地区是一个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地域范围,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应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基金筹集及运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差异比较、农民结构的变化、农民增收的愿望五个方面制定促进武陵地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7.
送电工程勘测设计中DEM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送电工程勘测设计中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的3种主要方法:收集资料获取、矢量化生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立体像对处理,及采用上述方式获取DEM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由地理信息中心收集资料获取相应的DEM时,应注意数字测量系统软件及卫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差异;矢量化生成DEM及高分辨率立体卫星遥感影像获取DEM时,应注意外业控制点布设原则及数量,并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DEM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机助制图,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EM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由于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依赖性减弱等原因使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协调,追求可持续发展,对处理目前与长远利益关系,繁荣区域经济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加强区域经济协调的措施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一、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在发展初期,保护和扶持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了地区利益。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区域经济在摆脱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在某些方面甚至阻碍了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区域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地区经济不平衡状况进一步突出,区域经济协调任务随之加剧。  相似文献   

10.
科学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窗口分析法以及 Malmquist 指数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将经济发展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定位了制约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将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探讨了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来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层面,考察期内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决定因素.徐承红博士的新著《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书,综合参考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国际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俄林的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提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就西部地区域经济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指明了西部地区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向;特别突出强调了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是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电力消费总体差距,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电力消费差距的演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地区差距总体上大幅下降,其中区域内部(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是使总体差距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近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区域增长的差异.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成为研究地区经济差距变动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区域经济效应,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性,又及时弥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制度缺陷,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80年代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年代,也是区际摩擦、宏观发展与地区利益等众多矛盾充分显露的年代。80年代也是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和不时陷入困惑的年代。地区经济自组织能力和发展活力的增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经济学者以及众多的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系统工程学家与工程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15.
苏北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苏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实行苏北地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意义和可行性,阐述了苏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障碍,探讨了有助于加快苏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30个地区1995~2010年的GDP、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碳排放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碳生产率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E-G修正指数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定,从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和分行业产业集聚程度两个方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同时深入观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不同分行业中制造业、封测业、设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装备业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材料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且制造业、封测业呈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90年代的区域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布局、发展、组织和调控等方面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对于象我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大国,亟需有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诱导和推动各  相似文献   

19.
结合辽宁西部地区两个气象站1954~2015年气象要素变化数据,基于M-K模型统计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双层蒸发模型的对区域潜在蒸散发进行时空特征的计算,定量分析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对区域潜在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区域气温上升明显,而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区域潜在蒸散发和气温、风速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值达到0.617,而与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存在负相关,负相关系数均值达到0.3932。气温和风速较大的区域,其潜在蒸发较大,而相对湿度较大的区域,蒸散发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20.
“六五”以来,国家在充实完善区域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实施了地区倾斜政策,同时通过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地方的经济权益,初步建立起宏观经济的分级调控体系。总的说,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促进区际分工和协调地区发展等方面也尚存在不足。“八五”时期,区域经济政策应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加以调整。其中心任务是加强宏观区域经济调控,健全区域经济政策体系,通过规范、调节和参与,有效地促进区际分工,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