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究丹东市降水时空变化规律,以1986—2020年站点观测资料和降水栅格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地降水倾向趋势、变化周期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丹东近35年来平均降水量以3.79mm/a的速率增加,但趋势不显著。降水变化具有多个短震荡周期,主周期为6a,在2000年发生弱突变。受季风与地形影响,降水量呈现中高周低分布,空间差异为823~1098mm。文章揭示了近35年丹东降水量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大凌河中游大城子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结合区域内1955~2014年近60年实测降水量数据,应用M-K方法分析大凌河中游降水量时空演变以及降水突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60以来大凌河中游降水量增长趋势较弱,呈现5~10年的变化周期,不同季节降水量突变年份呈现个异性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后降水空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增长幅度较大;降水量和区域地下水埋深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167。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变化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太子河流域1986—2015年径流、蒸发和降雨数据资料,对径流和降雨变化趋势、蒸发能力利用距平序列变化情况和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对径流序列的突变程度和年份采用Hurst系数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分析;通过将研究期间划分为变化期和基准期利用弹性系数法对气候变量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径流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概述了其原因。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太子河流域径流和降雨量表现出递减趋势,而蒸散发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太子河流域径流突变程度为中度变异并发生在1992年;太子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率分别为32%和68%,由此表明引起该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结合太子河干流中游段主要控制水文站小林子站1952~2016年近70年降水蒸发数据,分别采用趋势检验法及突变特征分析法对太子河中游降水蒸发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中游降水变化趋势性较弱,但秋季降水递减较为明显,递减率达到-9.1mm/a,蒸发出现超过95%的显著性递减变化趋势,其中春节蒸发递减趋势最为明显,冬季蒸发递减趋势相对较弱,年蒸发逐年递减率为-14.7mm/a;降水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且以1975年为突变转折年份,蒸发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疆1961~2010年4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其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疆地区和天山山区极端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除南疆地区外,北疆、天山山区极端降水量分别于1982年、1990年发生显著的上升突变;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显著,在研究区西部表现为以天山山区大值为中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滑动相关分析法、皮尔逊相关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辽河流域干湿季降水、年降水以及气候一致性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流域典型气候指标与降水干季、湿季降水的遥相关特征。研究表明:ENSO、NAO和IOD指标与干季降水、湿季降水与年降水最相关,PDO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小;流域干湿状况与不同相位下气候指标的作用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在空间尺度上相对于冷期发生的湿润期概率暖期更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太子河流域9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2000—2019年5类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对流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COD和氨氮浓度递减趋势明显,通过90%显著检验水平,其他指标总体变化较为平稳.太子河上游断面水质总体好于下游,从上游到下游沿程水质状况逐步恶化.氨氮和COD是太子...  相似文献   

8.
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筛选了3种不同气候模式,然后预估了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气候模式对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虽然A2、B1排放情景的降水表现出增大的变化特征,然而因温度的提升导致蒸散发量的增大,径流量在整体呈现出降低趋势,降水的补给作用低于蒸散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8~2011年北京市气象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线性拟合和滑动平均值等方法,分析北京市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显示:近34年来,北京市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80年前后及1999年前后变化幅度较大。通过气温与各要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与雨日数、大风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均呈负相关,气温和大风日数相关性显著,但和雨日数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协同克里金模型法可综合考虑多要素对降水空间插值的影响,改变传统插值方法仅考虑单一要素的片面性。文章引入协同克里金模型,对辽宁东部某流域降水进行空间插值,并结合降水监测点实测降水数据,对比不同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对区域降水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插值方法,在年尺度和月尺度内,协同克里金模型在降水量相对误差上分别减少12.7%和10.9%,绝对误差分别减少64.6mm和5.07mm,降水空间插值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量的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大、小凌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分情况,并对流域内的16个水功能区2006~2014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达标评价,并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4项指标浓度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仍存在潜在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太子河南甸水文站建站以来近60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对其水沙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水文学方法对其变化成因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甸水文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递减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10年水沙递减率均值分别为-9.5%和-11.5%.各年代际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均超过50%,为其水沙锐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降水量评价范围与分区确定、站点选择原则及系列长度的要求,分析海南岛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差异大,5~10月降水量占全年75%以上;降水量最大月份为9月占全年的17.8%,最小月份为1月占全年的1.2%,年最大与年最小降水量比值为2.04;从空间变化来看,降水量由中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太子河干流辽阳水文站泥沙及径流数据,利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Pettitt法、M-K检验法分析年数据周期、突变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驱动水沙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多年来辽阳水文站来沙量、来水量呈减少趋势,水沙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水沙变化幅度变得缓和,而具有的2年波动周期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人类直接取水拦沙活动以及上游退耕还林是水沙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于桥水库流域长系列降雨和径流资料,对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间变化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呈衰减趋势,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径流量衰减更为严重。从流域降雨量、用水量、下垫面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径流量减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为得出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文章基于SWAT模型,并假设降水量的变化标准为±5%、±10%、±15%和不变的情况,温度的变化标准为±1℃、±2℃和不变的情况,模拟不同变化条件下水文径流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呈反相关关系,即当气温降低、降雨增加时,径流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径流量随降水量减小而变化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流域年径流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变化的上升幅度,同时,径流变化在双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水深型Froude数计算局限,采用基于面积型Froude数对其进行改进,并以太子河为例,对典型断面河相形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水深型Froude数,改进的Froude数更适合于河相形态的分析,太子河流域典型断面河相系数沿程递减趋势明显.河道主槽流量与河相系数呈现强相关性,流量越高其河相系数相对越大.文...  相似文献   

18.
丹东地区作为气候暖化主要影响地之一,近几十年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气象因子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明显变化。文章以丹东地区58年降水观测资料作为分析依据,以1985年作为分界年,分析丹东地区降水量对气候暖化的响应程度及规律。分析表明:丹东地区年降水总量呈递减趋势,且年内分配变化明显,雨季降水减少,枯、冬季降水有所增加;暴雨带自宽甸县北部向市区、东港市南移,小区域极端性天气事件发生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M-K方法对辽宁中部某典型城市1962~2016年短历时(30min、1h、3h、6h)强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5年内,各时段短历时强降水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较为不显著,随着短历时强降水时长的增加,各站点降水相关性增强,空间变异性减弱;各时段强降水突变点大都发生在2000年以后,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毛玉凤 《水利技术监督》2022,(3):109-112,119
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建立水环境累积风险综合指标体系,以太子河本溪段为具体实例,对该河段水环境累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从2003—2019年太子河本溪段综合风险得分介于2~4之间,总体处于中高水环境累积风险水平,从2013年以后综合风险水平呈现递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