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寻找最佳水肥耦合方案,文章设置3个不同试验因子,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水肥耦合对氮素利用效率与土壤总氮流失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植物氮素的积累,充分灌溉及全量秸秆还田有利于总氮积累,中等施肥、秸秆部分还田及水分胁迫可提高氮素利用。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生态控肥节水技术,并依托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在海城市进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技术推广后,灌溉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 35~0. 45提高到0. 55~0. 65,亩节水50m3,实现节肥效率提高10%~35%。项目区水稻产量增加10%~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0%,技术推广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东北三省,文章采用观测试验方法探讨小麦生长受膜下滴灌、大田喷灌及自然降雨3种不同灌溉方式的影响。试验果表明:大田喷灌和膜下滴灌相比于自然降雨,其最终茎粗可分别提高11%及42%,产量可分别增加23.32%和43.05%,相比于大田喷灌和自然降雨,膜下滴灌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提高93%和53%。膜下滴灌为东北地区小麦最优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灌溉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的需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质为砂土的试验灌区点其给水度最大,粘土的给水度相对较低;在浅显节水灌溉条件下,其渗漏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无水灌溉条件下,其土壤水势变化受大气蒸发影响较大;采用淹灌节水措施后,其试验需水系数在0.844~2.015之间,且其农作物需水受作物蒸腾和大气蒸发影响,在农作物封垄后达到最大值,在农作物返青期,作物需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日趋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对污水处理厂脱氮性能的新要求,在强化改良A2 O工艺脱氮效果的同时节省药剂投加成本,通过批次实验确定最佳污泥浓度范围和乙酸钠投加量,并进行为期35 d运行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当乙酸钠投加量一定时,随着生物池内污泥浓度的增加,NO3--N及TN的浓度逐渐下降,脱氮性能提高,当污泥质量浓度高于...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现状,为得出半干旱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方式,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现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灌水均匀度、同等面积的设备投资、同等面积灌溉水量、作物匹配程度、农户承担能力和操作难易程度6项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滴灌、渗灌和沟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的综合效益,并以番茄为实例,分析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番茄的灌水量及产量,结果表明:滴灌灌溉方式的综合效益排名明显高于其余灌溉方式,同时,针对番茄,滴灌灌水量仅为5373m~3/hm~2(358.2m3/亩),产量达到了25411.85kg/hm~2(5082.37kg/亩),较低的灌水量与较高的产量导致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因此,滴灌可作为半干旱地区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TTS脱氮剂对大庆减三线脱蜡油进行脱氮实验,考察增加脱氮工艺对油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TS脱氮剂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增加脱氮工艺,可降低3%的白土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对风沙土地区微润灌溉和滴灌灌溉条件下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对微润灌溉和滴灌灌溉玉米株高、茎粗、LAI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量等营养生长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种灌溉方式下,当灌溉水量为75%ET时产量最高,达到7.6~7.8t/hm2;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两种灌溉方式下WUE均达到最大,为1.3~1.4kg/m3。因此,在风沙土地区,采用微灌灌溉时,玉米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75%ET之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出水NH4-N浓度控制,采用适当的生物硝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Ⅲ类水体水质标准。为了使出水T-N浓度达到地表水体水质标准,必须严格限制出水中SS含量趋于0mg/L,以消减颗粒状有机氮在出水T-N的含量。同时,必须在生化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辅助以物化处理技术,去除水中不可生物降解溶解态的有机氮,以消减不可生物降解溶解态的有机氮在出水T-N中的含量,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总线与自动控制技术相融合,增加现场一级的控制功能的创新理念替代老旧锅炉房不完善的监控系统,是"清煤降氮"这一举措中重要的步骤。文章介绍智能化工作站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程中带来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便于安装、运行、维护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灌溉制度的优化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研究平原地区灌区最优灌溉制度,以ISAREG模型为基础进行计算,通过土壤含水率对ISAREG模型进行验证,分别对是否采用覆盖膜的180mm、210mm、240mm三种灌水量下灌溉效率和减产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ISAREG模拟的土壤含水率与试验结果对比中最大误差均在10%以内,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计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减产率先减小后增加;有覆盖膜作用下灌溉效率和减产率均优于无覆盖膜条件下的;从灌溉效率和减产率综合分析,含有覆盖膜的灌水量为210mm是最优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水稻利用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本试验以松粳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生物水稻育苗基质对水稻苗床温度、秧苗素质、物候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物育苗基质育苗在抵抗苗期低温,提高苗床温度上有明显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秧苗素质,为水稻插后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提高苗床温度3.4℃,促进水稻提早成熟2天,增加产量4.9%,农民净增收益1257.5元/hm2。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SBBR装置进水NH4+-N浓度对COD去除的影响,以及曝气量对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和曝气量对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尿素的最主要用途是作肥料,世界上80%-90%的尿素都用作肥料.尿素是高效优质氮肥,既可以作底肥,又可以作根外追肥.尿素在土壤中的水分和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碳酸铵,进一步水解及硝化供作物吸收.在此过程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本实验是要测定尿素中的含氮量.实验测定结果为:尿素中氮的质量分数为41.61%.  相似文献   

15.
采空区防灭火是煤矿井下防灾的一项重要课题,神华集团路天煤矿由于埋深浅,塌陷形成的裂隙直达地表,为采空区浮煤自燃提供了一定量的氧气,增加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危险性,对矿井安全威胁较大。本文以路天煤矿0416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技术配合采空区注氮的方式进行防灭火工作,采用CO作为煤矿预测自然发火的指标性气体,通过遥感区装置把采空区各感应区CO、O2浓度反馈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根据CO、O2安全点的浓度来控制注氮和停止注氮,把CO、O2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从而达到防灭火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隧道式梗丝干燥机在生产过程中干头量(水分≤8%)过多的问题,优化进料方式,增加梗丝出柜预填充程序,消除了梗丝在料头控制流量不均匀现象,实现了料头水分控制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7.
黄胜麟 《水利技术监督》2009,17(5):24-25,28
典型农田监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典型农田不同作物的灌水量、土壤含盐量以及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以了解试区内每年各种作物的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从而为农田合理灌溉及用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作物生长性状、果实外观品质、果实营养品质与产量及水分利用4个方面研究了滴灌方式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甜瓜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果实数这7项指标是影响灌水下限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165为温室滴灌方式下甜瓜最优灌水下限,即伸蔓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灌水下限均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研究结果为温室甜瓜栽培中的合理灌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繁荣,炼油厂装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空分装置产氮含量是有限的,事故氮装置因此在炼油厂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此,本文以事故氮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炼油厂产氮以及用氮的平衡情况,分别从事故氮装置简介与应用流程、事故氮装置投入运行后的效果等方面详细阐述事故氮装置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从而节省炼油厂的开工时间,缓解炼油厂用氮量上升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田灌排节水研究以机器为主,忽略农田作物各个生长阶段水分变化情况,导致农田灌排用水不够精细,出现节水增效控制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水势调控的农田灌排节水增效控制方法。模拟农田作物对水分影响情况,构建基于水势调控农田灌排节水增效控制模型,揭示作物节水增效机理。以土壤水分平衡、作物生长、作物蒸腾、地上生物量和作物产量为指标,确定灌排管网H型布置方案。分析灌排节水增效各个模块的连接情况,将主管道排入细管,实现灌溉、排水均匀。计算灌排时间,控制灌排节水时间。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在反应阶段、启动阶段、运行阶段、中断阶段农田作物叶片水势变化趋势与标准趋势一致,最高控制效率可达到98%,具有良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