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是近几年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使生活的改善难以为继,而且后患无穷。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坚决把过快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今后实施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治理整顿,核心是治理通货膨胀,要求把年物价上涨率降到两位数以下。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末出现消费不足以来,我国积极推行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的治理对策,但至今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一是理论困境,缺乏经典的或公认的理论对我国消费不足予以系统、全面的理论阐释;二是逻辑困境,现有治理思路遵循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生产,进一步积累消费不足的循环无解逻辑;三是伦理困境,处于过度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节俭消费与扩大消费的两难选择之间;四是对策困境,各种对策难以协调、配合,缺乏连贯性,降低了整体合力和长期效力。认识当前我国消费不足治理面临的诸多困境,是推进消费不足科学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小松 《经济师》2003,(4):17-18
文章就我国经济和居民消费现状 ,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具有长期化的趋势。结合影响长期消费函数的有关因素 ,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不足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促进消费需求的治理政策必须作相关调整 ,区别于对消费需求的短期刺激措施 ,并提出了一些必须长期协调一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紧缩银根,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已使企业获取资金的外部渠道得到了一定有效控制,遏止了企业生产的过热发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然而,引致企业内在资金需求膨胀的原因并未得到根本性治理,仍在作用于企业使之纷纷争投资,挤贷款、造成国家有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困难,推动着投资膨胀和贷款膨胀现象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经济中,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存在,吸引着企业过高追求局部利益,表现在资金需求上产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 一、从当前经济形势看进一步治理整顿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操之过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太大,工业生产超高速发展,集团消费和非工资收入盲目增长,宏观管理失控。从而,导致工农比例关系重新失调,社会总供求严重失衡,通货膨胀,分配不公;市场无序,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明显增多。1988年夏秋之际,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全国性抢购风潮,反映出我国经济全面不稳。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十三届三中全会及时作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进一步优化经济治理结构,发挥以税费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市场调节功能,构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在调整需求结构中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协调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供需求平衡理论与扩大内需战略取向和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治理“过剩经济”,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实行扩大内需长期战略方针应把既扩大国内需求,又改善国内供给的又向调控战略措施作为基本战略取向。目前我国应把进一步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和进一步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对策作为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尹世杰 《经济评论》2004,(1):48-51,62
不断扩大消费需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动力 ,必须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偏低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 ,通过扩大消费需求 ,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杨胜 《经济问题》1990,(9):41-43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作为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它在治理整顿中如何发挥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长治市的实际,就城市在治理整顿中处于的地位、作用,略陈浅见,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整顿的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认真落实全会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须深刻认识治理整顿的重大意义。回顾前一段关于如何摆脱困境的讨论,有的同志把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对立起来,有的同志认为治理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于当前我国消费不足存在若干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认为消费不足只是消费问题,而不是生产、分配或交换问题;消费不足标志着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消费不足是一种暂时的经济异常现象;对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消费不足只有消极意义;我国消费不足的治理可以套用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治理消费不足的根本思路是让消费服从生产。只有辨明这些认识误区,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消费不足问题,为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较快增长和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国煤炭进口量开始快速增加,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增速虽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能源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产品,由于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十三五"时期受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影响,预计煤炭需求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由于我国主要煤炭消费地资源不足,新增煤炭需求将全部依靠外运,预计2020年前我国煤炭进口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由于目前主要的煤炭进口国资源储量和国内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预计来自印尼和越南的进口量将持续下降,而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进口量将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消费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文化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现状仍不太理想,尚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启动城乡文化消费,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攀枝花市为例,用问卷调查方式调研了该市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由此分析了其文化消费需求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其文化消费需求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需求,没有需求拉动,社会生产成果就无法实现,再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一国的总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状况最终将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当前,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一般偏低15到20个百分  相似文献   

16.
<正> 消费膨胀已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成为困扰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遏制消赞膨胀,不仅是消费领域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整个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消费膨胀问题的考察,从而对消费基金膨胀观点提出质疑,并对消费膨胀的实质作出判断,因为这是治理消费膨胀的前提。一、区别:考察的前提消费基金与消费需求在本质和数量上都有区别。区分这两个概念,是判断当前消费基金膨胀,还是消费需求膨胀的前提,也是我们正确治理消费膨胀的前提。一、消费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一段时期,市场疲软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有人认为“治理整顿”把“通货膨胀”治理成为“市场疲软”,真的是这样的吗?就此来谈一谈笔者的看法。首先,毫不回避地说,市场疲软和治理整顿有很密切的联系,市场疲软是治理整顿第一阶段的效应。1989年社会集团消费额比1988年下降了10%,物价上涨趋缓,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柳泽伟  鲍枫 《经济纵横》1989,(11):46-51
<正> 一、需求过旺难以抑制,治理整顿举步维艰去年10月以来,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发展经济,着手进行了治理整顿工作。通过治理整顿,经济中的一些浅层矛盾趋于缓解。但是深层问题尚无转机,多年积累下来的国民收入超分配、供需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和流通领域秩序紊乱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民经济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1、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势头难以抑制。1988年社会总供需差额2,243亿元,供需差率为16.2%。解决如此大的供需差率,从目前来看没有过硬的手段。压缩投资,压预算内部分余地已经很小,砍预算外部分又遇到体制方面的障碍;抑制消费,由于地方利益格局的固化以及比较利益的刚性,加之社会政治方面的风险而很难见效。  相似文献   

19.
加强消费启动 保持经济自主增长良好势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幅高达9.9%,创1997年以来季度新高,消费对这一成绩的取得起了很大作用。要想保持经济自主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进一步启动消费。  相似文献   

20.
康卫 《经济纵横》2003,(3):15-17
本文分析我国产生“缩长”现象的原因 ,提出了“预防陷阱”是治理“缩长”、启动消费的重要障碍 ,并从解决消费需求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