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2.
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所谓空间正义,就是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正义.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空间生产与空间资源成为资本逐利、公民空间权益、政府制度设计三方博弈的主要战场.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率最大化为导向、以地方政府片面的GDP追求及与资本利益共谋为特征、以制度公正相对缺失为条件的空间生产,必然多重损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缺乏"空间正义",进而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呼唤学者去加以思考.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对此做了新的探索,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大卫 哈维的空间理论主要包括“空间修复”“空间正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哈维的空间理论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开创了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地理空间理论的新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且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理论所借鉴。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空间发展”是克服资本逻辑下的“空间修复”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发展,必将真正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空间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克服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空间正义以及生态环境的控制,真正实现空间正义可持续发展下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被资本所支配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空间正义思想的内涵与要旨进行解析,认为空间正义思想为当代城市公园走向趋近公平的理想空间提供了价值取向与理论指引。首先,从空间正义视角对城市公园进行认知,指出城市公园本质上是一种城市权利、是"社会-空间"互动的综合体。其次,基于空间正义视角对城市公园建设中的非正义、不公平现象进行反思,提出了规划修正路径。最后,基于空间正义主旨思想构建了主客体结合的城市公园公平性研究框架和基于"社会—空间—时间"的城市公园公平性评价方法。本文提出的修正路径、研究框架、评价方法旨在为城市公园公平性实践与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作为研究实例,结合空间正义原则和发达国家在保障房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查杭州现有公租房与在建公租房项目的居住空间特征,分析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空间融合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得到空间正义的内涵要义、居住空间的研究维度以及国外保障房居住空间的成功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到杭州公租房居住空间特征;基于空间正义原则和公租房居住空间现状特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得到杭州公租房的问题及对策。主要结论为:(1)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区位上表现出选址偏远、分布集中、交通服务水平不高、住户职住分离现象突出、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不健全、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等特征,在空间组织上对内缺少公共的交往空间、文化建设不足,对外缺乏与附近社区和城市中心的联系,在空间融合上存在居住空间分异明显、不同阶层沟通交流不足的问题;(2)根据空间正义观念和杭州公租房现存问题,日后应从保证住户在就业机会、医疗教育服务和商服娱乐设施的可及性,加强住区内部空间组织及其与外部空间的联系,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着手优化公租房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结构性力量,主体的情感、体验也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种结构与主体双重逻辑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以活力、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空间正义就在于表征着弱势群体空间权益的"差异空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7):141-150
人口分布异质性和经济增长异质性是普遍的空间现象。文章以空间异质性为切入点,强调空间视角在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考虑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后,发现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的关系;基于空间计量分析,通过中国256个城市2001-2014的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关系存在的事实。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传统相关议题研究存在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间自相关性而结论有失严谨性等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不仅理论上需要考虑空间因素,实证方法上也应该考虑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方法,以消除空间依赖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城市人口聚集或疏解是一个自然过程,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在"疏"而  相似文献   

8.
空间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题中之义。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内涵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空间正义价值。空间非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与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坚持空间正义的实践性要求。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要求加强空间生产及其治理,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在经济层面构建创新驱动机制,在政治层面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在社会层面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在文化层面构建开放包容机制,在生态层面构建绿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众创空间"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众创空间"的提出,学者们通过探索研究和解析,分别从各个层面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众创空间,但缺乏对众创空间的全面解读,本文将从全面性上对众创空间的研究做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夏云 《河北企业》2020,(1):57-58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基于空间生产所产生的同质化、环境破坏、空间压迫等问题,这是城市治理的困境所在。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探讨了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空间、资本和权力间的关系,这就为分析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尝试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背后的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要遵循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郊区化下的社会空间分异、社区碎化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e European Union's flagship Cohesion Policy faces evidence of dubious economic effectiveness and growing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critiques of the very ideals of furthering European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ambitions for territorial cohesion as they have been operationalized through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Wales. We argue that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the failed realization of territorial cohesion lies in the principles of spatial justice. While territorial cohesion has typically emphasized the redistribution of funds to ‘lagging’ regions, spatial justice, as we define it, is premised upon enabling regions to assert their own capacity to act and pursue positive visions of regional futures,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space and scal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justice, and define well-being,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life’ in ways that reflect regional priorities. We examine three ways in which recent political discourses and policy mechanisms in Wales resonate with these ideals. We focus on attempts to envision a progressive Welsh future, develop alternative spaces and scales of governance, and redefine and pluralize understandings of progress and well-be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reflecting on the practical and conceptual implications of rescaling spatial justice to reg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3.
认为我国城市的贫富分化、贫富分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区是贫富分化在空间上的投影,它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导致了城市空间的排斥,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鉴于此,分析了贫富分区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针对如何控制城市贫富分区,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认知城市、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人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需要。根据公共空间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关注人、仅关注物质性、同时关注物质性和社会性三种类型。本文将古希腊至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其服务对象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公民的空间、贵族的空间、神权的空间、君权的空间、前市民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市民的空间,并分析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相应的背景,认为权利分散、社会公正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人文主义回归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需要良好的物质性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事关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的疫情防控战"疫"中,城市社区是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堡垒,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空间。以安徽省Y县城C社区疫情防控实践为例,分析了大规模城镇化推动的城市空间重组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认为物理空间重组加大了疫情扩散与异地传播的风险,社会空间重组凸显了疫情联控与人口结构的矛盾,心理空间重组加深了疫情恐惧与社会心态危机,网络空间重组促使疫情防控与信息管理更加复杂。基于此,提出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的基本策略,即建章立制辅以精细化管理,严控物理空间的越轨行为;协同适应,营造社区共同体,筑牢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扩展心理空间,释放情绪压力;净化网络空间,维护舆情健康与信息透明。  相似文献   

16.
A new policy approach that seeks to formalize street vendors by immobilizing them in designated places has been taken as an alternative to exclusion in Guangzhou, China.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is spatial formalization by drawing upon Foucault's concept of governmentality. Formaliz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spatial governmentality that seeks to guide the behaviour of informal economic individuals towards officially desired norms by creating bounded spaces. While the formalization programme reflects a moral form of political rationality that directs modern governments towards principles of social justice, it is fundamentally founded on a dispositional spatial rationality that imagines the dependence of social control on the ordering of space. However, this spatial rationality entails a tension between the goal of formalization and its practical effects, resulting in a failure to respect vital attributes of street vending and vendors’ counter‐responses to it.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questioning the government's formalization approach, given its ignorance of the reality of informality, and opens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might be good form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sonic space—the mobile noise abatement pod (mNAP)—constructed and used over a two‐week period in Delhi, India, during December 2014.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involving a composer, designer, carpenter, development scholar, filmmaker, graphic designer and sociologist, sought to investigate how noise, including honking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sounds in Indian cities), is perceived. The fieldwork reveals noise to be a complex contextual, spatial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that is as much about habit as it is about identity and class, intimately related to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inherently connected to social justic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attempts to reduce levels of noise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its meaning and position—by whom and how narratives of noise reduction are constructed and reproduced.  相似文献   

18.
社会空间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源于空间的特性。实证资料表明,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形式呈显著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社会空间层次越高,无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交往的频率越高;在非正式交往方面,社会空间层次越低,交往频率亦越高。在此基础上,认为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在如下两点上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社会空间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源自文化内涵,但更源自经济内涵;第二,在社会空间分异的社会背景下,要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就必须加强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