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梳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特征,分析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指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城市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及重工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推进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国 《技术经济》2005,24(9):12-15
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现实经验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有一范围。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作为形式的城市化对作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具有创新与再造两个功能。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教育创新;再造包括再造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和再造工业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创新是关键,是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再造是保证,是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创新与再造中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国 《生产力研究》2006,(7):141-142,167
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历史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不同形态,现实经验进一步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二者有一合理的协调系数。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结构转换的角度总结了发展经济学家们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公共财政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一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引致的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共财政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支持结构转换以及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西方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西方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新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对二者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995~2010年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综合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指数总体均呈现上升态势,但二者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协同效应较弱,相互促进作用不强;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城市化率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因果关系。最后基于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内涵,提出了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业园区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园区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存在着互动关系。文章选取了江西省2001年~2007年的数据,采用实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工业园区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两大主题,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在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因此急需加快城市化步伐,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一)二元经济结构客观上要求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