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宁凌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37-140
中国作为一个服装大国,能够与国外的服饰品牌进行抗衡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文章以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初探为题,阐述了品牌和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归纳了我国服装品牌建设现状,针对国内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相应对策;最后以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历程为例,总结了其在品牌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2.
卢雅芬 《浙江经济》2014,(24):52-53
品牌建设是品牌拥有者对品牌进行的设计、宣传、维护的行为。品牌经济是生产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营的一种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形态,具有一系列新的结构、规范、秩序。在推进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社会需要积极参与。近年来,浙江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了阿里巴巴、万向、美特斯邦威、绿城房产、吉利汽车等一批知名企业,创造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与浙江经济发展规模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求相比,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品牌消费新趋势的要求相比,与更大领域、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市场竞争的要求相比,浙江的品牌建设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围绕加快建设品牌强省的目标,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更早更好地实现“浙江产品”向“浙江品牌”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新疆供销社系统现状,分析了供销社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实施“新网工程”政策,创新供销社品牌的思路:转变供销社系统经营模式,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保证产品质量,建设完美硬件,创建“放心企业”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升级品牌建设软件;实行网络改造,使品牌建设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4.
广东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霞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45-146
在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问题日益凸现。广东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但从总体上看品牌意识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广东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首先要推行精品战略,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广东气派的文化精品;其次是实施人才战略,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以文化名人提升广东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体验经济、第四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时代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要求品牌建设注重品牌体验、重视科技因素、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借助平台创新发展。同时,品牌建设应树立本质思维、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数字化思维、生态化思维、资本思维、简约思维、用户思维、人性化思维和全球化思维十大新思维,以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全国性合作经济组织。为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服务三农职责,需要不断壮大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品牌建设在推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广泛认同性,其范畴超越了单一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涵盖了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多个方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于2012年印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意见》,各地供销合作社也相继出台政策强化品牌建设,正在形成共同关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夏骥 《上海经济》2006,(11):49-50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财富的重要源泉。同时,品牌数量、品牌价值和品牌结构也决定了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我国却面临着缺少自主品牌的尴尬:我国严重缺乏世界名牌,自主品牌的产业层次较低;国际品牌巨头通过合资和并购等手段,试图消灭我国的本土品牌;我国知名品牌被抢注的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我国品牌的国际化步伐。可见,自主品牌的缺失,严重削弱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财富获取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华佰春 《魅力中国》2011,(12):83-83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上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品牌竞争态势,谁的品牌更强势,谁就更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已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数量众多,令顾客难以选择,品牌的作用逐步突出。作为企业如何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关誉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志明 《魅力中国》2010,(30):33-34
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名片,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加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正确选择。本文从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三明市发展品牌经济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以品牌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94-96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奥运作为全球的超级品牌,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已经提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宏伟战略,这既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又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2006年1月,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市发改委等联合制定了《加强北京工业品牌建设的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工业促进局都市工业处处长张兰青和北京市工业奥运经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化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品牌忠诚一直是品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日益重视。同时,对品牌形成长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已成为品牌忠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品牌至爱的视角,探讨了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构造了以品牌至爱三个维度为中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青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品牌建设的策略,力求促进青海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1、强化品牌意识;2、提炼品牌特色,做好品牌定位;3、提高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品牌;4、进行品牌创新,确立品牌的竞争优势;5、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6、加强多民族文化的培养和宣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品牌建设9S模式"的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浙江青莲食品猪肉品牌建设的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总结了关于中小型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经验,为其他中小型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品牌的特点和实质 区域品牌是地理区域及其产品的品牌化体现。区域品牌除了具有一般品牌的属性,还有其特殊的性质。第一,区域品牌的广泛性。区域品牌是众多区域内单个品牌的融合和提炼,能提供广泛而持续的品牌效应。第二,区域品牌的公共性。与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品牌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区域内其他产品都可依托区域的整体品牌效应。第三,区域品牌的主体多重性。区域品牌往往拥有众多的营销主体,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居民都可作为区域品牌营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07,(13):36-39
服务业品牌建设缺位,是当前浙江服务企业发展的软肋。要提高对服务业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服务业品牌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提出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机制和激励政策,形成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企业集群,是迅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品牌存在的三种模式,通过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品牌经济日益渗透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品牌建设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强大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品牌建设、商标注册和老字号等维度分析辽宁品牌建设现状,并从老工业基地历史、政府政策体系、产业集群、企业品牌四个层面分析辽宁品牌建设问题,提出"品牌兴辽"的四个支撑,即构建服务型政府品牌、外向型区域品牌、附加型产业品牌和国际型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要在同质化中突围、升级和持续发展,建设区域品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依托产业集群,利用群体效应形成的区域品牌,已逐渐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福州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显得滞后,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展区域营销,发展区域品牌;建立区域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营造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品牌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盲区,但是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品牌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此,笔者根据平时实践,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企业、政府、市场”视角看浙江品牌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省委、省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的适时提出,建设浙江品牌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浙江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