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资产剥离的内涵 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于资产剥离有两种不同的界定方法:一种是狭义的方法,认为资产剥离指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产品线、经营部门、子公司出售给第三方,以获取现金或股票或现金与股票混合形式的回报的一种商业行为.另一种是广义的方法,认为资产剥离除了资产出售这一种形式以外,还包括企业分立和股权切离等形式.由于目前的资本市场发育仍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资产剥离仍以资产出售为主,其他两种剥离方式凤毛麟角,因此本文的资产剥离的内涵等同于资产出售.  相似文献   

2.
资产剥离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资产剥离是指上市公司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以及所有对公司整体利益有损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它是资产重组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属于企业收缩战略的一部分.它可以把企业拥有的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赢利水平.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目的资产或资产组合(例如子公司、分公司、部门、生产线等)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并取得现金、准现金或其他收入的一种资产重组交易.资产剥离是公司紧缩战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在国内外公司重组中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资产剥离的产生的背景动因及方式纵观西方资产剥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企业进行资产剥离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满足公司的现金需求与优化资产结构。在英美,资产剥离常常发生在收购之后,除了将整体拆散出售获利的原因外,一般  相似文献   

5.
胡艳  柳卓超 《价值工程》2005,24(12):113-115
企业资产根据它们的所起作用可以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企业资产剥离的目标主要是:改变公司市场形象,提高市场价值;摆脱经营亏损包袱,满足公司现金要求;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等。根据企业资产剥离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及可供选择的剥离方案,列出总目标、子目标与备选方案的层次结构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备选方案对资产剥离总目标的权重,从而得出各备选方案剥离的优先顺序。同时,资产剥离方案选择时还应和其它原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资产剥离是企业在持续经营发展过程中可以选择的一种战略实施手段,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等,将企业的资源投入到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剥离不仅可以调整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使企业资源能够得到更优化的分配,还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从而提高资本的市场价值。本文以东华能源为例,针对2019年东华能源实施的资产剥离,了解其资产剥离方案的具体实施,分析其资产剥离的动因,并从财务绩效分析以及股价变动分析两个方面分析东华能源资产剥离给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产剥离     
《财务与会计》2007,(10):23-23
资产剥离是指上市公司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的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目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从具体实践看,资产剥离方式包括资产置换、减资、资产出售等形式:1、资产置换是指以上市公司之外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满海雁 《广西会计》2000,(12):26-28
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增强企业活力 ,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对外发行了股票并上市。在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 ,绝大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都要对原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 ,企业的资产剥离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今后的发展 ,但是目前资产剥离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 ,对于如何剥离、应遵循哪些原则、剥离中有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等等 ,尚无法律、法规来明确规范。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做一些粗略的探讨。笔者认为 ,改制企业在进行资产剥离的具体操作时 ,应以所需资金量为起点 ,考虑企业当前实…  相似文献   

9.
为使企业摆脱包袱,轻装上阵,国有企业改制时常剥离出一些资产。受各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和资产管理模式的影响,这部分资产有可能游离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应当加强改制剥离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剥离资产管理制度。区县国有企业改制剥离的资产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资产剥离审计是对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经营性资产剥离及其引起的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利润剥离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1、资产剥离剥离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使企业放下包袱,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1)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正确界定企业中的非经营性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前提。一个企业哪些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在实践中往往认识不一。一般认为企业中的医院、职工宿舍、幼儿园、浴室、学校、招待所、食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为企业的主  相似文献   

11.
杜宁 《会计之友》2004,(3):12-13
资产剥离使企业部分结束经营,对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资产剥离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现金流量也有重大影响,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对资产剥离的信息需求,需要全面规范对资产剥离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要求资产剥离会计及披露准则的建设应当本着及时、清晰和协调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2.
胥朝阳  李怡楠  赵晓阳  李子妍 《财会通讯》2021,(12):111-117,122
作为国家经济的主导力量,政府鼓励中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剥离重组、混改重组等多种手段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主业做大做强.文章以央企子公司——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运用财务指标法与事件研究法分析连续性资产剥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食品通过连续四次资产剥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改善了财务绩效,为市场投资者带来了短期超额收益,总体实现了战略聚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前几年,“资产剥离”对我们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而这些年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企业体制改革中可频频看到剥离资产的消息。1998年,美国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合并组建为花旗集团时,由于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债转股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多数债转股企业的债转股协议和方案已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正在进入实施阶段。笔者参与了本企业债转股工作全过程,深刻感受到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是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对其形成原因、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此提出自已的一些看法。一、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是实施债转股的关键一环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分离企业办社会,剥离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公平竞…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制,按照有关规定,对非经营性资产予以剥离。一般情况下,非经营性资产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幼儿园等不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附属资产。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仍是国有资产。从温岭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非经营性资产是职工宿舍。如何管理好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资产的剥离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剥离方法。 1、应收款项的剥离。对应收款项的剥离应按国资部门确认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明细表,对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实施全面清理分类排除,按欠款金额大小、欠款时间长短及近两年有无业务往来进行整理,凡3年以上确实不能收回且符合坏账条件并取得法律文书的,经财政、国资等部门核准直接核销损失,未取得法律文书的保留债权,并按规定相应提取减值准备,将此类资产交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企业资产剥离的各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资产剥离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资产剥离概念、理论基础、剥离决策、剥离绩效评价等维度,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逻辑顺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各种不同的企业剥离形式的分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所有权分拆的企业剥离形式的分类方法。按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和物权法,所有权由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这四项基本权利构成。剥离发生时,被剥离资产的这四项基本权利可以被分拆开,并把这些分拆开的基本权利在剥离的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分配。在理论上,这四种基本权利分拆开后重新产生的权利组合可导出16种基本企业剥离形态,且可归纳为两大类:完全剥离和不完全剥离。研究认为,企业剥离是被剥离资产所有权的分拆和重新配置,不同的分拆和配置导致不同的剥离形式。  相似文献   

20.
胡艳  周宏斌 《财会月刊》2008,(12):43-45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企业资产剥离的各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资产剥离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