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备受热议的话题,更好地调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三化”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南芳  王玥 《辽宁经济》2014,(12):58-59
日本成功地走了一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保障。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应在政策的引导下,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建设,加强涉及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城市是积聚社会生产力、创造人类明、高效利用资源的人口与产业相对稠密的地域。城市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从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明程度、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就是其城市化水平。所以如是说,一是因于工业化与经的互为因果关系;二是因于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内涵交叉关系;三是因于城市化对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牵引关系;四是因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关系。围绕这四种关系,我们不妨结合我国的国情次地开展分析: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主体是乡镇企业,载体是小城镇和广大农村,所以,工业化并没有带来 产业的大规模集中,造成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必须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其次,城市化本身就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一个高品位、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不能算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化。推进城市化,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更新人们思想观念,提高现代明程度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始终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城市化水平还不很高的城市,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再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相应上升1.4个百分点,可拉动房地产业投入1000亿地,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这就会快速推进大规模的交通网络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住宅建设,从而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集约、经济的合理利用;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集中综合治理,降低治污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加速人口向城市、城镇集聚;可以促进各类工业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大量的人才、信息、技术向城市汇聚,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城乡工业二元结构的矛盾,内需不足,城市工业品过剩,瞎是相对于农民收入低、农民消费不足形成的。要提高农民收入,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已没有余地,因为我们的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消费与城里人接近,只有一条路,减少农民,增加非农人口比重,措施就是加快城市化。从另一个侧面看,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农业问题、农村及农民问题等这些始终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小农经济分散的生产力方式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二是农副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更加凸现,农民增收缓慢;三是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难度加大。大力推进城市化,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拓展新的领域,开辟新的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必然促使一部分农民放弃原有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而且,城市人口增加,农副产品的需求必将大幅度上升,这对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入口的过程.(从广义城市理解城市化也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工业化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又极大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五通桥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把五通桥建成经济强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必须不失时机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结构大调整的重点则是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也是五通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看,结构调整重点在工业。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果工业上不去,城市化水平就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同时也是我县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制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趋势,平阳县要在加快信息化、推进城市化、提升第二产业、优化第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壮大开放型经济等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奋力赶超发达地区,力争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平阳。加快信息化要实现新突破信息化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带动平阳县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环节。要顺应世界信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缓慢是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城市化滞后直接限制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最终导致城市的聚集经济损失,城市功能虚弱。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如下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快制度创新,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构建综合性的城市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本文在对"三农"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对"三农"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六大报告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了全面  相似文献   

13.
容桂镇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关键,也是直观体现。就顺德的实际情况看,顺德正在处于新型工业化阶段,其主要问题体现两个基本方面:一是顺德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其工业化发展步伐;二是城市化发展的滞后严重拖累了迈向中级工业化的产业升级。在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与现代化是同义语。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水平进入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因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经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城镇化的推进是个历史的契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提高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大力推进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业人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强势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特色的工业化提速,客观上为三次产业和城乡协调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发展方向面临着新的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农业主动融入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确立城市农业新理念,对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城市化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农村城市化将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客观结果和重要条件,农村城市化发展将成为跨世纪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实践表明,城市化进程远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既是我国农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不高的结构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尤其使西部地区存在双层二元经济机构的特征。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社会化程度低,造成了今天的"三农问题",阻碍了西部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区域空间上经济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过的一个历史过程。尤其像我国一个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城市化更是一个绕不过的课题,我们杭州也不例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里说的城镇化与我们所说的城市化,从学术意义上讲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杨辉 《北方经济》2012,(20):1-2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协调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相对滞后迫切要求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镇化严重落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从而导致我国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更加漫长。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在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加速土地流转,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