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部分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科研管理理念,营造民主化的科研政策环境,健全科研制度,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构建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学术骨干是提高青年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于1975年,目前具有七大类环境要素213个项目的环境临测能力.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他们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和生态大省的宏伟目标,依靠"管理强站、质量建站、人才兴站、科研立站"发展思路,发挥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管理当好技术参谋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使陕西"十五"、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西部》:要提高国民收入和幸福感,您作为"三农"问题的研究专家,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应怎样下功夫?张晓山:西部农村经济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自身的资源不足,而是人力资本没有得以根本的提升。我在宁夏农村基地去与当地的百姓交流时,他们反应出的更多的是茫然,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当地,思想上根本没有发展意识,更谈不上如何引进外部资源,比如农业技术,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8年前,一个"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惊人预想,让一位台湾企业家瞬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他就是温世仁。"中国西部开发不能与美国西部开发相比,因为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是骑着马去的,而我们今天是坐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来的,所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将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大力发展,期望能助力实现"经济追赶"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二者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对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发展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资本和劳动力则是其重要因素。同时,针对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08,(Z2):70-71
西部大开发才走过9年,中央在世纪初规划的"新西部"建设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与更多的企业分享发展的蛋糕。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也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西部腹地尚有无限商机等待自己去把握。一方面,要鼓励西部本地的民营企业继续投身西部开发。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到西部寻找投资商机。  相似文献   

7.
招投标动态     
《中国招标》2011,(48):40-42
重庆:"中国西部招投标网—重庆分站"正式上线在"中国西部招投标网"的支持下,2011年11月28日,"重庆招投标网"正式上线投入运营。同时,"重庆招投标网"正式并入"中国西部招投标网",成为"中国西部招投标网"重庆分站。今后,"重庆招投标网"将依托"中国西部招投标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全面整合重庆市招投标信息资源,努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全国表现为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表现为"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比较显著,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提高有利于FDI技术效应溢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而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省域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估计和检验我国科研投入的空间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说明科研投入对地区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但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北京、四川为代表的地区,科研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西部地区则表现不佳。我国应当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需要资本市场 西部开发必须市场化,也需要政府启动与政策。过去也有政策,是扶贫政策,越扶越贫。深圳、浦东开发的政策都是市场经济的政策。 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207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西部,西南与西北不同,新疆有自己的特色。 总体来说,资源是西部潜在的优势。 人才是西部开发的关键,人才在流失,孔雀东南飞,外边的人才不进来,谈不上西部大开发。人才资本投入非常重要。引进东部的、国外人才,不仅给生活条件,而且给科研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技术是西部开发的动力。西部的技术发展是落后的。知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谢琼 《发展》2000,(5):22-23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类院校人才和科研力量相对集中。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具有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院校教育要树立直接参与的服务意识。为大开发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做几件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创新性质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在具体目标确定之后,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竭尽全力去实现它,做好它。"这是一个人的"中国梦",也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共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的开展已步入新阶段,经费支撑的问题和矛盾愈发突出和尖锐,已成为制约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东部支援高校面临着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的困境。文章认为"共生效应"是解决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瓶颈"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双方高校须紧紧围绕西部资源转化战略,以西部特色资源和项目为依托,联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受援高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支援高校产学研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谁第一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开发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五年弹指一挥间,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西部各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城乡面貌出现了新的气象,以中央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国西部论坛的召开为标志,西部开发全面进入新阶段。 在"十一五"即将展开之际,本刊整理编辑了2004年年末的一些西部地区重要统计资料,通过"发展"、 "民生"、 "生态"、 "城市"四个方面,全面比较西部各地区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西部各地区在"十五"期间开发成绩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乡镇》2008,(6):14-15
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狮山已初步发展成为南海区乃至佛山市的产业、科研、教育基地。今后狮山的发展定位是"新规划、新产业、新城市",狮山将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早日建成南海区西部区域性的产业龙头、文化中心、宜居新城。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对政府作用的再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中国西部开发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政府主导论;二是市场主体论.前者基本上没有摆脱早期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的束缚,继续过分强调西部地区的独特性(初始条件低劣、市场不完善),对政府直接介入开发持积极态度,这也是当前的主流认识.后者则体现了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观,对政府干预持否定态度,看重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能动作用(主张用"市场逻辑"去解决一切发展问题),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经验证据的支持.本文拟通过对西部开发史的实证分析,对上述理论做进一步的检验,并在此基础上,以西部市场化过程为主线,重新审视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不深入了解西部开发所涉及的经济状态、它的行为者和制度,人们关于西部开发的知识存量就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任悦 《新财经》2007,(11):34-34
既然是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恐怕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样的无妄之灾或许还会发生9月下旬去了趟银川,见到了张贤亮和他的西部影视城。从十年浩劫走出的中国,文化已成荒漠。在这片荒漠中,随着"文革"思想禁锢的解除,迅速出现了许多文化绿洲。许许  相似文献   

19.
活力     
正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指数首次发布文/罗滢2016年7月28日,四川省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创办的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挂牌仪式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和"中国西部文化消费指数(2015)"首次发布。据悉,两大指数分别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体系"作为分析框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综合反映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未来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俊开 《特区经济》2007,226(11):200-202
民族法律资源可以保障国家对西部及民族地区投入的兑现,保障国内外技术和资金进入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西部及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充实民族法律资源,贯彻自治法、用活自治权,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民族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