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农村信用的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信用是通过自发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形式实现的,在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特殊信任主义系统里,农村信用的实施机制和信用保护机制事实上是在一个关联博弈中进行的。当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向正式社会结构转轨时,由于契约的法律执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交易范围的扩展诱致的信息不完备和非对称,使得关联博弈和信息完备性的基础逐渐丧失,仅靠声誉和关系交易的维系成本急剧上升,人格化交易面临规模不经济和信用风险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低下和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着中国国家信用的建设进程。新阶段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其需要一种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给予支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和动态进行了综合评述。本文分析认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整合农户、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信用主体的利益诉求,从微观模式和宏观战略层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破解农户"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从农村金融供给二元结构出发,基于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研究视角,在厘清信用担保形式的内涵和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二元结构,四种层次,n类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认为当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创新的核心是担保形式的创新,下一阶段的突破点是抵押担保深化和信用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快信用法制建设等,以积极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与改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文明守信的和谐新农村,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加快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人与人之间良好的诚信关系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在金融、证券、合同、制造等各个领域,信用危机频频发生,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比比皆是,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欺诈蒙骗层出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税收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其目的在于在征税者、用税者、纳税者和税收中介机构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公平正义的良性税收信用机制,寻求一种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促进税收关系和谐。税收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牵扯到所有的纳税人以及为其服务的税收中介机构,还牵扯到政府的征税机关和用税部门,涉及面非常广。完善的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政府税收信用建设(包含征税信用建设和税款使用信用建设)、纳税信用建设和税收中介信用建设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组建模式与组织形式,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来源与担保总规模、担保对象与条件、担保种类与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内在特点与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手段控制信用风险等问题。难贷款和贷款难依然困扰着农户、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系统规范的信用信息积累、抵押担保物匮乏、融资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已影响到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相继实施,三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系统规范的信用信息积累、抵押担保物匮乏、融资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已影响到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