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宏观经济研究》2005,(7):F003-F003
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房山区确定为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教育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为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房山区委,区政府在房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的文化旅游区和建设旅游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旅游业将成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替代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将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依托,巩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地位,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着力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首都要素市场作为北京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快推进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金融中心的重要推手在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要素市场虽然在不同阶段重点配置的资源与方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正是在这种变迁中实现了自我蜕变,并通过这种蜕变成功推动了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杨方东 《新经济》2004,(1):48-51
上个世纪初,本土和外资金融机构云集天津,曾使天津铸造了“中国北方金融中心”的辉煌。年初,戴相龙就任天津市市长,提出推进天津作为北方重要金融中心的建设。然而处在北京强大“引力”之中,天津能否突围成功,重塑昔日北方金融中心的繁华?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金融中心时,改变以往突出强调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的观念,引导金融机构适度扩散和科学布局,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北京、广州与深圳等金融中心在进行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外移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基地的建设必须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避免功能相似、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中关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要想把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成创新中心,在轻重缓急上,有昨于创新的制度环境第一,有利于科技小企业成长的商业环境第一,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第一。文章认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首都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等观点是认识上的误区,北京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智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举,智力制造业鼎力相助的格局。北京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智力服务业成为全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河北省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金融强省。河北省金融业定位于围绕京津两个金融中心的区域性产业金融,即立足河北省区域,服务于“三农”、京津冀梯度转移产业、港口产业和海洋产业。应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调整金融产业结构,整合金融资源,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来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2013,(3):59-59
2月18日上午,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全体会议在南海举行,作为开放式研究平台,研究院将为广东产业金融创新发展及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服务和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8.
产业经济     
《时代经贸》2009,(6):94-95
1、新能源产业基地揭牌 6月10日,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北京揭牌。该基地力争建设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占地约2.5平方公里,其建设标志着首都新能源产业进入聚合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提出的“五大规划”是黑龙江发展的重大转型,同时也是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的机遇转型。黑龙江金融产业要结合区域特点,实现“五大规划”历史机遇和业务发展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进而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是金融地理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充分结合了信息时代背景,强调信息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指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中,“不对称信息”、“非标准化信息”与“信息腹地”被认为是金融中心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国内学者应用该理论对国内几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竞争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正> 2003年10月9日,在第四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北京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成燕红宣布,第一届北京市金融发展顾问团成立。她讲,金融业在首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快速发展对于推动北京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的进步,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第9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优化首都发展环境,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充分发挥首都金融人才优势,发挥金融专家、学者在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政府工作创新,经市政府领导批准,成立北京市金融发展顾问团。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1月8日,来自疆内外的金融专家齐聚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为新疆建设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专家就跨境人民币业务、中亚五国金融发展对乌鲁木齐构建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口岸金融港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新疆将着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打造新疆金融聚集区,增强新疆金融业在中亚地区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正>《资本市场》:您曾经说过,中国应该建设多个金融中心,北京是否应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已不应成为问题,需要研究的是北京如何建成金融中心。您认为北京在建设金融中心上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共轭驱动发展的关系,即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CBD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应盲目构建金融CBD或金融中心,而要在区域经济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同时,应加大金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推进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这一规划的实施对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实现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人才聚集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本文提出了金融人才的二元分布规律,即金融人才的聚集和分散规律。然后,本文从金融人才的数量、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空间聚集度和人才密度等角度,对世界和我国的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人才的角度分析,上海、北京和深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都、西安和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杭州建设特色金融中心的条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承玉  王芳  孙启峰  雒宁宁 《经济师》2022,(6):144-146+148
东营市将发展海洋产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绿色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分析绿色金融对海洋产业发展支持的机制,结合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绿色金融对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支持过程中的待提升点,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为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夏斌 《经济》2012,(4):36-37
据中国金融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8个.如果说之前众多城市的“金融中心战略”只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那么,随着“京沪交锋”、 “成渝暗战”,以及“东北争霸”格局的凸显,中国“金融版图”已经不可遏止地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中国需不需要这么多金融中心?美国那么大的金融市场,我们知道的也只不过是华尔街、芝加哥这样的金融中心.中国各地争建金融中心现象,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这样一个事情?我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这本书里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建设国际化都市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樱 《经济地理》1996,16(2):18-24
现阶段世界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制造业的生产转向服务领域,国际化都市也随之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科技、信息的中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作为中国窗口、经济和人口第二大城市,北京拥有全国综合管理中心、科技人才中心、交通通讯枢纽的优势和多层次的城市腹地,并且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尤其是国际贸易、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只要正确认识首都功能,加强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航空港和信息埠,改造制造业,形成京津互补联合,北京就有望率先步入国际化都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阶段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金融集聚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二是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两种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且创新资金投入为“优势路径”;三是拓展性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促进近邻地区技术研发创新;但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集聚已经跨越了“极化效应”,在金融中心成熟后金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溢出,反哺临近地区创新的“涓流效应”开始体现。文章的研究明确了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关系,对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中心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