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2.
<正>民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
  (一)民生问题关系到民族问题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关乎政权根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民生问题更多地和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意义深远而重大。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生的建设步伐,民生的改善和保障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地区稳定。作为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全国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内蒙古毗邻蒙、俄国家,连通亚欧,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又是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前沿。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后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因此,十七大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浙江省一直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杭州市为主要范例,说明了公民参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问题的制约因素:既要正视政治制度安排的缺陷问题。也要关注经济与社会政策的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表明中央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的是让全体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民安、民富、民享。因此.当前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则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十七大的一个亮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突出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姚曦  马蓉 《中国经贸》2012,(4):56-5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体现一个执政党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对这个执政党的态度是支持拥护还是否定反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经历了由解放民生、发展民生、提升民生到改善民生的逻辑演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唐凯娥 《改革与战略》2012,28(6):127-130
民生问题事关全局,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集民力。工业必须走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既为民生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又为民生维护宜居的生态环境。文章系统研究了民生工业的现实意义与基本内涵,探讨了民生工业的实现路径与支撑条件,提出了发展民生工业的建议,为民生工业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赵娟 《改革与开放》2013,(10):114+116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取得了民生建设方面的成就,而且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建设,并且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中国梦"的构建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建设幸福西藏后,山南地区也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山南的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央对西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既是山南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愿望,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国已跨入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代,民生呼唤是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历史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重要的政策指南。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在思想、政策、体制各个层面进行更加深刻的理性思考,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尤其是农民民生的战略部署作出了系统的阐述,十七届三中全会围绕改善民生问题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这也是在农村中改善民生的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民生为本,民心为根,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民生不断改善,民心才能持续凝聚。去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为民新理念,着眼群众新期待,持续惠民新举措,在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辽宁建设,注重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集中财力为民办大事、办实事,全部完成向全省人民承诺的民生工程。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开展棚户区改造、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企职工安置、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大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深入推进农村开发式扶贫、解决辽西北农村取水远饮水难问题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一批惠及城乡居民的利民举措得到有效实施,一批多年积累的民生问题得以加快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的关键,并在执政实践中一以贯之,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年来在改善民生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新时期国家发展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党的群众路线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民生问题是人民切身利益、合理诉求的集中表现。档案工作是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一项重要工作,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档案。在新形势下,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瑞 《改革与开放》2012,(20):111-112
民生问题是一个与公民、社会和国家紧密相关的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发展路径。民生问题往往被政治化。找准民生建设的切入点,激发社会活力,激活公众参与的动力,是社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要从政治的高度审视社会建设的意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