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2008,(21):42-46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在中外家族企业中,这样的“袍上虱”现象比比皆是。 那些在外人眼里极尽奢华、无比光鲜的家族企业内部,常常曝出令人心寒的一面:激烈的嫉妒和角逐、互相诋毁、明争暗斗。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8,(Z4)
家族企业因其亲情凝聚、机制灵活、低耗成本的优势常在商海中屹立潮头,然而,当亲情与权利争斗交织在一起时,家族企业又不可避免地成了"袍上虱"。  相似文献   

3.
陈闯 《人力资源》2017,(6):48-50
如果要讨论家族企业中"家"与"业"的问题,首先应该透析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差异,以及家族企业与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如果画一条线,线的一端是家族逻辑,另一端是企业逻辑,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家族企业放在这条线上:一些家族企业靠近家族逻辑端,另外一些则靠近企业逻辑端.这样就可以构筑一个观察家族企业行为的坐标系,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徐德富  吴星 《价值工程》2010,29(8):61-61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那么为什么我国众多企业都愿意"锁定"家族企业这样一种"低效、落后"的制度安排?本文试图从影响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因素解释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3,(4)
家族企业的是非,在理论上几乎是无解的,因为实践在不断提供两种截然相反的事例来证明家族企业的巨大成功或黯然失败。要害的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情况下家族企业会成功,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它会失败。红豆的故事表明的似乎是,周家正在以最大的努力来张扬家族企业的好处,回避其不利之处。再深一步看,家族企业在产权结构上、管理体制上、用人方法上、分配模式上,孰利孰不利,又似乎是一  相似文献   

6.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李子柒在B站中这样介绍自己。轻盈身姿、一袭素袍,她或是策马奔跑在景色怡人的乡间小道,或是耕作收割、自制佳肴,身边花果飘香、蛙鸣稻田——集中了几乎所有大热元素的"李子柒"无法不红。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它在未来还会走多远?这个问题的另一表述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经济世界中,家族企业是否能成为一个"适者"?它究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企业形态?还是一种落后的、将要被淘汰的企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许墉 《财会通讯》2021,(20):46-50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家族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分析师现金流预测、"去家族化"战略和家族企业财务不端行为内在关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的现金流预测能在家族企业财务不端中产生有效治理效应,即分析师现金流预测能显著抑制家族企业的财务不端;"去家族化"战略的实施能显著抑制家族企业的财务不端;"去家族化"显著增强分析师现金流预测对财务不端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发现,分析师现金流预测对财务不端的治理效应在盈余波动性高的家族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鼎关注:家族企业是我国私营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常说家族企业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0.
"子承父业"是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主流模式。本文借助家族企业双系统理论,深入分析该种模式在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兰斯贝格的企业家庭发展理论,提出"子承父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职务更替,更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规划。与企业家庭发展四阶段相对应,"子承父业"权力交接过程也包括四个阶段。因此,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中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流程及各阶段对应的问题,以期帮助家族企业顺利实现权力交接。  相似文献   

11.
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问题已成为制约家族企业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对信任的完整理解入手,探求家族企业信任的结构和特征,并提出促进家族企业和谐成长的信任机制,其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来源和信任结构对应关系的框架图,得出"信任的本质是一种控制调节机制,它对于加快家族企业的和谐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内地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70%以上。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有1/3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不到一成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大量事实表明,权力传承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死结"。如何实现权力平稳过渡,引导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产生原因基础上,提出些建议,希望对中国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提供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庆菊 《企业经济》2004,(2):120-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中普遍采取家族式经营和管理。尽管家族企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之所以采取家族制这样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说明家族企业适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有其存在的优势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作为个体价值取向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其提质增效的功能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家族企业为工匠精神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考察对象,工匠精神以技艺和商业秘密为标识,成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一项重要议题,能否顺利传承事关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基业长青。然而,现有研究聚焦于探讨工匠精神内涵和传承方式,以及在家族企业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作用等,缺少对家族企业工匠精神特性和传承机理的分析。为此,本文以越窑青瓷有限公司为案例,采用扎根分析,探索家族企业工匠精神的传承过程。研究结论:(1)家族企业工匠精神包括个体的技艺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对技艺、家族、产业的特殊情感和认知。(2)工匠精神经历播种期、培育期、绽放期,每个阶段根据涓滴主体不同,净化、渗透和吸收的过程和效果存在差异。(3)家族企业工匠精神在"父-子"传承模式受阻时,依靠引入外部师傅资源,在"师带徒"模式中得以保留和传递。研究结论不仅明晰了家族企业工匠精神的内涵,而且为工匠精神的传递提供了涓滴理论解释,对于工匠型家族企业继承人的策略性培育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专题动机: “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0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 续到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更是 只有15%。但是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状况却要高于这些数 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长江商学院学者李秀娟在她 即将出版的新书《华人家族企业诅咒》一书中所提出的问 题,也是我们萌发本期封面选题最初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时至今日,当初这批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年龄大都到了50~60岁。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龄,他们无疑都在考虑退下来以后该让谁来接班以及如何接班的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正在到来。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约翰·沃德指出: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地传给第二代,而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3%。所以,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从2013年开始,中国本土家族企业将走入传承元年。此后数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而华人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的价值蒸发,不仅损失严重而且长期内难以恢复。如何顺利完成交接班,将是中国民企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和第一难点。一大串摆在中国家族企业面前的问题亟待解答:是以"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是追求"基业长青"还是"家业长  相似文献   

18.
一、国内家族企业的现状和特征家族企业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企业制度形式。按照克林·盖尔西克等人(1998)的"最保守的估计",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了65%~80%之间,所以家庭企业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一)家族企业的现状中国的私营企业随着经济改革而发展壮大,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1978年12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产权三论——口袋论、分体论与共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有知名的经济界人士将世界上的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分为7种,不过,在国内,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因其发展阶段的制约,尚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流派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太集团的"口袋论"、四川希望集团的"分体论"和广东万和集团的"共体论".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适合纯粹的家族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推行企业改制,走正规化经营之路已成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主要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家族成员间责权利不明三方面的局限性,但其可以通过走职业经理人道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这样能充分发挥家族企业的合力与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