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绥宁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75.5%,林木年生长量、活立木蓄积量等六项指标居全省之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一块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今年来,该县把生态经济发展,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紧抓不放,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坚持三条:一是发挥森林生态这一优势,努力打造生态品牌,积极申报“全国生态示范县”,目前已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二是突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生态支柱产业,努力构建生态效益型特色农林业体系、资源集约转换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以生态旅游为牵引的第三产业体系。在生态农业方面,狠抓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全力支持,使全省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方式,已经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和“热点”。我省淄博市鲁山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十分适宜生态旅游。立足鲁山实际,发挥鲁山优势,打响鲁山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子,事关淄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相信对全省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鲁山旅游资源概况鲁山主峰海拔1108.3米,地处淄博市境内,为鲁中地区第一和山东省第四高山,是淄、沂、弥、汶四条大河的发源地。林区面积达10余万亩…  相似文献   

3.
铜鼓产茶历史悠久,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近年来,铜鼓县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成为“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和“全省茶叶十强县”。因此,铜鼓发展茶产业有较好基础,发展茶叶产业对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安吉县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它凭借区位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 ,围绕建设“生态强县”和“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 ,坚持扬长避短 ,注重特色 ,积极培育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旅游 ,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内乃至全国有名的生态  相似文献   

5.
吴长辉 《广西经济》2009,(11):54-55
昭平县出台了《关于建设昭平县临江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决定》和《关于印发昭平县临江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矢酚文件,要把临江屯打造成一个具有昭平生态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点,确定了2010年元旦前要完成5户“农家乐”示范户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公厕建设、水上高尔夫挥杆打位区域、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巫溪人,早早就认识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山,出路也在山。在中共巫溪县委第十一班党代会上,该县就提出把巫溪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明殊、人文生态旅游胜地、渝东北重要门户”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7.
黄陇章 《南方经济》2005,(11):I0006-I0006,F0003
揭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最大的资优势是生态优势。县域大部分面积地处大北山和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56%。境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今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生态工业大县、旅游化强县、绿色和谐揭西”的战略思路,重点抓好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城镇建改、农业产业化和基础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走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通过SWOT分析法尝试着去研究出一条以旅游产品为联系,以生态理念为纽带,由生态景区、生态酒店和生态商品等单体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的整体优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同时分析其效益,从而探索旅游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失当”行为,探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提出转变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失当”政府行为,选择“适当”的政府行为,正确发挥政府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及其内涵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砺 《特区经济》2006,(4):209-211
上世纪80年代初“生态旅游”的概念提出以后,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但旅游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生态旅游定义。各国各地实际上都是在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生态旅游的实践,其结果当然使生态旅游有被泛化和滥用的现象,这十分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国外主要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地、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市场4个方面界定了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05--2020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草原生态、森林生态、湿地生态等三种生态旅游产品确定为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着全新的情况.既有优势,又有弱势;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态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平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多次实地调研后,指出盘石洲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其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走生态旅游开发之路才是其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盘石洲,不能再抱着“金饭碗”讨饭吃了。旅游开发投入先行。但县里财力有限,招商引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希望产业,生态旅游业更是欠发达地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名省。党代会给上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上犹作为四省边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应该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这笔宝贵的财富,打造四省通衢的区域中心休闲养生后花园。  相似文献   

14.
祝思华  张佳 《老区建设》2008,(10):36-39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将在全球兴起,那么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内涵着手,分析了生态旅游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的区别,根据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彭承波 《湖北经济》2002,(12):33-34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丹江口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中国水都丹江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人民富裕、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6.
王晓斐 《特区经济》2011,(5):217-218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但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对西部生态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今后发展西部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既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又拥有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优势。打造旅游亮点,把旅游业这项朝阳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立足长远,制定发展规划铜鼓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又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86.3%,以生态见长,以休闲定位,开设奇景观赏、森林公园、温泉沐浴、悠闲垂钓和漂流等特色项目,逐步形成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争取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以上;到…  相似文献   

18.
杨爱平 《发展》2006,(12):32-33
近年来,甘肃省漳县坚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技兴县”的总体思路和打造全省一流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不动摇,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的转化步伐,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飞 《魅力中国》2011,(10):257-257
前言 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同时,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固然要依托、依靠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崇义来说,为把县域经济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该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把旅游业当作一个经济“精品”来抓   旅游业被誉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朝阳工业”,绝大多数国家旅游业产值均占 GDP的 15%以上,并作为经济增长点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县素有“江南绿色宝库”之称,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以奇山异石、飞禽走兽闻名的万亩原始森林公园,有由 25个溶洞组成的聂都大理石溶洞群,有胜似“漓江山水”的杰坝、过埠库区,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 1517年留下的“茶寮碑”石刻、章源桥等人文景观,特别是以新建的人民广场为载体所体现的淳朴厚重的民俗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加上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使我县发展旅游业具有扎实的基础。发展旅游业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抓住机遇,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精品来抓。把旅游做成精品,做成人见人爱的大产业,一要加大旅游宣传,扩大崇义知名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大密度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媒介手段、人力等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扩大生态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