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城市从规划到建设正面临着一次大变革的机遇,即将完成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成都在追赶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以依托的物质载体。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变革中,体现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和市委、市政府“三新”、“三最”的奋斗目标,提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为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住宅市场化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器。随着政府的行政配置向市场管制的住宅价格管理方式转变,住宅市场价格的均衡机制也从企业供给主导向居民需求主导方向嬗变,并相应催动居民对住宅需求从消费意愿向投资意愿的演变,因此引起我国现阶段住宅市场的失衡。因此,从住宅市场价格均衡机制深层次变动原因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对策更有利于控制当前住宅价格虚高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生态与能源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即时发展和扩展前景,生态经济的出现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经济项目等,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走生态经济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山东建设》2005,(12):11-13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是新时期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决策。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岳明龙 《魅力中国》2014,(19):50-50
“生态宜居”是我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生态和宜居的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八新的内涵。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高唐知名度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推进高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展开了阐述,一是宜居城市的内涵;二是生态文明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要求;三是对高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等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作的承诺,成为时下公众的热议话题。建设服务型政府,正在由公众的愿望转变为政府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理需要公众参与,公众有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城市社区组织公众参与既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城管水平的提高。提高公众参与要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同时让公众在参与中得到信心和实惠。要研究公众参与的特点、设计载体,巩固成果,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从单纯追求分得开往得下转变为重视居住质量。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积极地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适应消费的大质量观点 中国的住宅建设随着住房金融的发展和住房消费的启动,  相似文献   

10.
青岛,这个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著称的海滨城市,这颗黄海之滨的明珠,这部万国建筑的经典,这座啤酒飘香的名城,这片对外开放的热土,在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打造“帆船之都”、“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等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城市形象越来越引人注目,城市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自2004年以来,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具风情城市、公众最向往的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美城区……无数荣誉纷至沓来,花落青岛。青岛的城市魅力日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