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陀生 《中国市场》2007,(33):62-63
<正>王老吉在凉茶市场上一枝独秀,但行业第二品牌的可能出现,仍将是王老吉的心腹大患。"怕上火,喝王老吉"疾风骤雨般在我们耳边响起,从中央台到各省级卫视。在各渠道终端也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随之"王老吉"的销量从1亿到10亿,再到25亿,"王老吉"以火箭般的速度飘红全国。"降火"这个功能饮料的细分市场被点燃了。  相似文献   

2.
继"iPad"、"乔丹"体育商标纠纷案之后,如今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商标案无疑备受瞩目。据相关资料,2003年加多宝红罐王老吉销售额6亿元,2010年则达到150亿元。有人用"孩子拉扯大了,人家亲生父母要来抱走。"形容王老吉商标之争涉案双方的心态。此前,广药集团通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已经依法收回  相似文献   

3.
<正>12月3日广州医药集团宣布与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真功夫"达成战略合作,"王老吉"凉茶正式进军餐饮渠道。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表示,未来广药集团将在"大南药"、"大健康"两大战略的双轮驱动下,明年将实现500亿元销售目标。2020年,销售将达到1500亿元。"大健康":明年"砸"20亿捧王老吉广药集团2013年将投入20亿元用于王老吉凉茶的营销费用,销售额预计可达100亿元。同时,广药集团还现场与  相似文献   

4.
李志起 《中国市场》2010,(34):64-65
<正>"怕上火"让王老吉获得了什么"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红遍大江南北。销售额从区区1个亿,一路飙升到100多个亿。这似乎是一个神话,一句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吗?这句话的威力在于:它让"王老吉"这个品牌,代表了"怕上火"这个概念,并把这个概念植入了消费者的心智里。当人们一想起"怕上火"时,马上想到喝"王老吉"。  相似文献   

5.
一宗商业贿赂交易,让双方付出了沉重代价:两名行贿受贿的直接当事人被判重刑,"加多宝红罐王老吉"王国轰然坍塌,"广药王老吉"前路漫漫5月16日下午,中国香港加多宝集团宣布:因仲裁败诉,企业开始生产"加多宝正宗凉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红罐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归还广药集团,广大消费者熟悉的"加多宝红罐王老吉"从此消失。所有这一切,起因于早已尘封多年的一宗"损了国企、  相似文献   

6.
“怕上火,喝王老吉”。近年来,饮料行业的一匹黑马——罐装饮料王老吉脱颖而出,一鸣惊人。透过下面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到王老吉的增长速度:王老吉2002年销量1.8亿元;2003年销量6亿元;2004年销量15亿元:2005年销量超过25亿元;2006年销量超过35亿元;2007年销量更是突破了50亿元。  相似文献   

7.
我们过去一直推崇做"好事不留名""真爱无言",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做好事也留好名,同样值得推崇."5·12"地震发生后,国难当头,不少企业家和企业都挺身而出,捐款过亿者均不在少数,但人们印象最深的却是王老吉的1亿元,这要归功于王老吉赈灾的真心与品牌营销的用心.  相似文献   

8.
声音     
《品牌》2008,(6):5-5
<正> "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王老吉捐款1亿元赈灾后,一个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如此呼吁。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因为在我看来,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家是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影响这个社会,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代微 《现代商业》2012,(15):10-13
广州药业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将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5月11日晚,价值1080亿的中国第一商标案尘埃落定。广州药业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将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这意味着不管是红罐还是绿盒王老吉,以后只有"广药"一个姓。  相似文献   

10.
袁洁平 《中国广告》2014,(5):105-107
正"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是加多宝公司在2003年为其租赁的品牌"王老吉"生产的红罐凉茶宣传推广活动与广告公司合创的,但自2012年"王老吉"品牌被广药集团收回后,广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继续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作宣传,于是加  相似文献   

11.
王老吉、加多宝这对凉茶怨侣无意中成了一场营销大战的共谋,针锋相对却又创意十足。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纠缠越来越精彩了,恰如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所归纳的文学"母题"中最经典的类型:背叛、复仇、战争……爱听这样的故事似乎是人们的天性。最近一次的战火燃起于2014年末——这也是临近春节凉茶销售旺季的时间节点——广东省高院一审宣判,红罐装潢权由拥有王老吉品牌的广药集团所有,加多宝公司败诉,并需赔偿前者1.5亿元。审判暂时结束,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公关战再次开  相似文献   

12.
宋春宁 《光彩》2012,(6):41-41
加多宝云王老吉化一直都体现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内容上,忽略了事件营销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胜诉,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一商标案——"王老吉"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失去了"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香港鸿道集团和加多宝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去王老吉化征程。从3月份起,加多宝在全国媒体投放的广告不再提及王老吉,广告内容也由家喻户晓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成了"正宗凉茶,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王老吉”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为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这一巨额捐款的社会效应迅速展现。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连加多宝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是,王老吉在很多市场很快就卖断货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王老吉这一公益行动无疑获得了极大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王老吉药业的前身是始创于1828年的"王老吉药厂"。王老吉凉茶有"药茶王"的美誉,是凉茶极品,畅销海内外市场。王老吉是"中华老字号"之一,近年来,王老吉药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销售额连年递增,年增长速度超过25%,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强之一,成为资产优质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红色罐装饮料王老吉(加多宝集团,下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而且,迅速飙红大江南北,成为近几年饮料行业的一匹黑马。其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成了老少皆知的口头禅。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组销售数据说明这一问题。2002年,王老吉年销售额1.8亿元,2003年销售额6亿元,2004年销售额15亿元,2005年销售额25亿元,2006年是超过了35亿元。  相似文献   

16.
“怕上火”让王老吉获得了什么?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红遍大江南北。销售额从区区1个亿,一路飙升到100多个亿。这似乎是一个神话,一句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吗?这句话的威力在于:它让“王老吉”这个品牌,代表了“怕上火”这个概念,并把这个概念植入了消费者的心智里。当人们一想起“怕上火”时,马上想可以喝一罐“王老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品牌》2008,(6):110-110
近日,一则"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在网络热传,几乎各大网站和社区都能看见《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他!》等帖子。"王老吉,你够狠",网友称,生产罐装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向地震灾区捐款一亿元,这是迄今国内民营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从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出发,对双方无形资产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12,(6):162
被称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红罐王老吉之争"有了定论——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收回香港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对于红罐王老吉的商标权。"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在历时380多日后最后以广药集团胜诉  相似文献   

20.
成峥  刘彦 《中国市场》2014,(24):77-79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伴随着它,"王老吉"凉茶在全国走红。而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一场围绕"王老吉"商标的纠纷横空出世。法律上看,纠纷的焦点是"王老吉"商标许可的效力问题,而其根源则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分割。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也是道德和法律的共同要求。"王老吉"商标纠纷案,不仅诠释了法律与道德的普遍关系,也折射出市场主体的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