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十国于2002年11月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共计18亿人口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但是伴随着贸易壁垒消除而来的是不断增高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双方农产品逆差产生原因,提出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东盟扩大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 1、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双方的谈判议程.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双方决定加快服务贸易的谈判.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多轮磋商,最终就协议的内容达成一致.2007年1月14日,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一.成立经过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亚太国家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多边安全对话。1992年初东盟首脑会议就加强地区、安全对话达成共识。1993年7月,第26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特别安排了东盟6个成员国、7个对话伙伴国、3个观察员国和2个来宾国外长参加“非正式晚宴”。  相似文献   

4.
东盟又添新丁 走向“大东盟”?孙恪勤7月的斯里巴加湾市,炎热多雨。美丽的花丛和椰子树,掩映着一排排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在这个以富有著称的文莱首都召开。7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这次会议,对于东盟的建设与发展,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  相似文献   

5.
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  相似文献   

6.
广西企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AFTA)对广西企业的影响 1.货物贸易协定对广西企业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从提议到双方达成《货物贸易协议》只经过了四年的时间,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与东盟双方增进经济文化合作和共同发展自贸区经济的迫切愿望。根据《货物贸易协定》规定,中国与东盟各国将于2005年7月1日起,对7445个税号产品,按照减让表逐步削减和取消关税。自05年实行减税开始,广西对东盟的出口就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截止2011年,这七年间出口同比一直保持正数,广西对东盟的出口占全区的出口从07年开始每年保持3%到7%的增长率,截止2011年,这个比率已经由05年的28%突破性的增长到54.78%,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广西对东盟出口占全区出口过半,进口方面,广西对东盟的进口占全区进口的比例7年间有所起伏,期间05年至07年从17.1%上升到28.2%,2007年达到最高,08年为21.4%,之后一直到11年,稳定上升到25.14%,进出口总额占全区比例在这7年间也由23.6%上升到40.97%。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11):248-249
在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东盟由于与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不论是领土还是主权,东盟对于中国的意义都非同小可。[1]虽然中国与东盟自冷战结束后已经开始发展外交关系,但是东盟国家受影响于"中国威胁论"一说,因此,即使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东盟还是对中国奉行"接触"的战略,以期减少中国强大对东盟造成的威胁。而中国面对"中国威胁论",必须做出适当的决策,以推动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情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1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自贸区升级谈判文件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再上新的台阶.本文以中国、东盟为主要分析对象,先研究在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现状,接着重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竞争力.最后我们分析中国与东盟在货物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扩大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自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22,(1):186-187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中国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谈判达成的一个重要协定.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标志着这一经过8年艰辛谈判的经济关系协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4年11月3日至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在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这将是一次双赢的博览会,也将是2004年中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及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  相似文献   

12.
百舸争流借力直航——综观广西会展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亚太与东盟、华人华商与中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与合作.由中国和东盟11国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20-24日在中国东盟桥头堡城市广西南宁市隆重召开.随着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构想的提出,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将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建设以来,我国与缅甸的货物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相对于东盟老6国关税减让时间表,与其他新东盟3国一样,缅甸关税减让时间后延性与降幅窄小性特征明显,这种特征伴生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给广西的货物贸易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东盟科技合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的大多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它们对开展科技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发展产业链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现实需求。随着2012年“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的正式启动,我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也开始了新的篇章。文章针对江苏省与东盟科技合作进行探讨,分析东盟国家的科技特点,探索江苏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可行模式,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和东盟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自1995年以来,我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东盟现已成为我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我国已成为东盟第6大贸易伙伴.据东盟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1.3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博览会给会展经济管理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短短四天的博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将有1058家企业参展,主要分布在灯具灯饰、工艺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家用电器、农产品、食品、摩托配件等行业,做到具有针对性、凸显专业化,从而突出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加大贸易成交量.  相似文献   

18.
东盟已连续12年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8.9%的速度增长.由于广西自身具备的经济发展态势和资源、区位优势,决定了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承担物流枢纽中心地位的作用,广西口岸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极为重要的货运"中转站".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企业取道广西口岸与东盟开展的贸易活动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仅前11个月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就达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成.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由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始于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当时东盟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对金融危机有切肤之痛,继续通过地区整合来抵御外来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使中国与东盟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全面建立和发展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迅速升温,如今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资本、技术、信息和物资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发展空间.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企业必然急需大量熟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的人才,尤其是熟悉中国一东盟税收政策的人才.因此,建立和完善东盟型税收人才的培养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这对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