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商事活动中,如果要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那么就必须要有符合法律上的方式或者说是要件,对于依买卖契约等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方式,该文通过对合同无效说、合同有效说、合同效力待定说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提出了新的合同效力待定理论.  相似文献   

2.
依据物权变动的发生根据,物权变动可以分为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以及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也需要满足物权法所规定的公示公信效力,赋予某一项法律文书物权变动的效力,必须考量公示公信原则和法律效力类型两个方面的问题。故因仲裁裁决书未能达到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主义要求,《物权法》第28条宜适时作相应限缩修改。  相似文献   

3.
第一、物权的概念介绍;第二、物权法基本原则;第三、物权变动及其效力,关于物权的变动和效力涉及到很具体的法律事务,与银行相关的抵押合同的效力问题会有很大的关联,将是本文的重点;第四、关于担保物权的变化及规定。  相似文献   

4.
张菁 《金卡工程》2010,14(7):149-149
不动产物权变动作为不动产物权法学的核心问题,是不动产权利的动态变化,而房地产作为特殊的不动产,其转让合同效力与不动产物权变动之间既有联系同时又存在着区别,本文正是就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物权公示是指物权享有与变动的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物权公示的效力在于物权法上所产生的公信力: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  相似文献   

6.
董立昂 《金卡工程》2010,14(5):181-181
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法的基本制度,是不动产变动的公示方法,动产登记的立法例,理论上有实质主义登记和形式主义登记两种。其性质大致有三种学说:公法行为说、证明行为说、私法行为说。不动产登记就性质而言应当属于私法,以维护私权为根本目的。其具体效力包括物权变动的根据效力、物权公示效力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善意保护效力、警示效力等等。  相似文献   

7.
王玉红 《金卡工程》2010,14(4):146-147
《物权法》第9条、第15条规定了我国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模式及不动产物权变动契约的效力,该法所采纳的区分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中的区分主义为不动产物权登记与不动产物权变动契约效力的分离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厘清了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物权法》某一条规定动产物权变动从基本内容上沿用了原本的《合同法》其中的一条,这一条确切规定为:在动产物权变动的条件下,交付行为是其主要的依据内容,但现阶段我国有关于交付的法律方面并没有在立法中体现,简单的说,就是还未形成在债务合同之外的物权合意。  相似文献   

9.
论不动产物权变动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物权变动模式和效力,以及对不动产交易的影响。物权变动还存在着程序权利。选择有利于保障安全、便捷和有序的物权变动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抵押是我国法律明确确定的一种担保方式,是产生担保物权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担保物权的效力和特点,同时又与其他的担保方式不同,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因而具有人保和其他物保所不具备的优势。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模式做了变更,然而与之配套的《担保法》还未出台,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争议,理顺其中的法律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业务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在更大程度上减少银行债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瑞士法中就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但与一般债权形式主义又有不同,体现为登记或交付的物权行为属性,即区分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瑞士法规定物权行为的效力受其原因关系即债权行为之影响,确立了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瑞士的做法对我国未来制定民法典提供了经验,我国应当明确规定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并应当引入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闫旭明  原浩 《金卡工程》2009,13(6):122-122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他人订立合同,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被代理人的追认是其表示同意效力待定的合同的单方意思表示,追认应当向相对人或代理人为之,追认可以明示作出,也可从被代理人行为中推定得出,被代理人的沉默不构成追认,追认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做出。  相似文献   

13.
物权变动,即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总称。《物权法》最核心的要义之一就是通过对物权变动的规制,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保护交易安全。涉及到银行业务,诸如在信贷业务中各种担保物权何时取得、何时消灭等等也都直接与物权变动规则有关。可以说,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灵魂”,掌握了物权变动规则就基本上领会了《物权法》。  相似文献   

14.
李青 《投资与合作》2014,(3):343-34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行为。应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合同行为为基础行为,只有在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下,才发生合同的履行问题才有不动产权属变更登记问题。据此,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正是基于合同发生的物权变动,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就是当事人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意思表示为内容,以发生债法上的给付义务为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债权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夏关根 《金卡工程》2009,13(8):124-124
物权变动一直是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它涉及一个国家"静"的财产秩序和"动"的交易安全.在我国<物权法>颁布后,人们对我国自己的物权变动模式产生了争论.本文认为,不清晰认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就无法理清交易关系中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从而影响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而要认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各种典型的变动模式,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我国的物权法.本文就是在粗浅探讨了各种物权变动模式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属于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项斌 《金融纵横》2010,(3):52-56
船舶抵押已成为当今世界海运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本文从船舶抵押担保合同说起,以船舶抵押的取得方式与船舶抵押登记效力为主线,对船舶抵押权同船舶的其他担保物权竞合与法律调整的问题作了介绍,并对船舶抵押权实现、消灭或无效作了详细的阐述。本文对从船舶抵押权的产生到灭失的过程中有关可能涉及到重大法律问题均有所触及,试图能对与海运船舶界有业务交往的金融界人士,在防范相关法律风险方面有妖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合同法中效力待定合同立法规定的现状着手,逐条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之建议。在完善途径方面,提出仅采用扩大解释的方式是不全面的,应综合考虑补充立法、修改立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涛 《时代金融》2013,(17):210-211
本文以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效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自由和限制两方面分析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合同法》和《公司法》的相关理论,总结了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股权变动情形下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如何认定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村金融》2007,(10):50-52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了让他人知道物的归属,知道物的权利状况,需要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通常称之为“物权变动”)予以公示。即物权公示原则。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主要公示方式。交付是动产物权变动的主要公示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律制度中,对合同的有效、无效、撤销、解除以及终止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并没有关于合同效力恢复的规定。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保险法》第三十七条对保险合同效力恢复(以下简称"复效")作出了明文规定,本文拟对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厘清保险实务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