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生产工序国际转移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参与国际生产的外包承接策略.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外包业务完全可以作为现阶段中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有可能借助外包承接活动的推动实现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从制造业的规模、增加值、吸收外资和出口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相对出口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综合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等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其构成因素主要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出口锐减,出口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倒闭,企业融资受限,中国出口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等.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化,过分依赖出口引发风险,比较优势发生转移是造成当前制造业困境的原因.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应该抓住全球制造业新一轮洗牌的机会,通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相结合、产业链升级、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等渠道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力争到2020年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较大。主要反映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导致缺乏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不高等。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全面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战略下,有关中美制造业税负高低对比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文章通过对中美制造业企业税费占财政收入比例、企业综合税率以及企业微观层次的对比后认为,中美制造业综合税负差异明显.中美税制不同、中国企业税负过重以及税收优惠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为企业减税降负,从根本上降低制造业的成本负担.  相似文献   

6.
中国装备制造业要由大变强,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的融入国际产业大环境,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如何能够把握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层次,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制造业转移驱动力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提出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尤其是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国富论》前三章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探讨,并论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制造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海啸袭来,全球消费者捂紧了荷包,这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挑战。从销售市场看,国际买家仍对中国产品充满信心,超过69%的国际买家预计明年采购的产品中依然有一半来自中国;然而玩具行业困境浮现、企业海外坏账率激增。显示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11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8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以上三个企业500强榜单包括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83家大  相似文献   

12.
船舶制造业集劳动、资金和技术密集为一体,上世纪已经成功实现了两次转移,近年来船舶制造业开始从韩国和日本转移到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船舶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周期正在缩短,中国要抓住此次船舶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吸取韩国承接船舶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成功经验,凭借自身资源、人才、市场优势,将中国船舶制造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美辞 《商业研究》2011,(2):100-106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制造业外包的蓬勃发展,承接外包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随着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加剧,到底是生产外包还是生产经营一体化是当今制造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对生产外包战略进行探究,并分析了耐克公司生产外包在虚拟生产上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遇和挑战     
随着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大牌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加工厂,一股"中国制造业优势丧失"、"外资撤出中国市场"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有关部门赶紧出面辟谣,用各种数据反驳"外资撤出中国"的说法。虽然外国投资依然看好中国,但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称之为"制造业危局"。之所以称它为"制造业危局"主要是基于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内成本上升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被削弱,不容忽视的"被替代"现象开始蔓延,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  相似文献   

16.
刘东宝 《现代商业》2008,(14):104-105
中国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土地与环保等生产条件、人工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国际因素导致了制造业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线:成本优势战略转向技术优势战略;以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企业管理和营销变革以提高效率抵消高成本影响;调整产业结构,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引导社会和企业形成更优秀特色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化解高成本;形成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为培育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指数,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上游服务业“引进来”对下游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通过产业关联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提升和投资规模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服务业所具备的知识密集与信息沟通特性进行的机制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不仅能通过引进与创新相关的高级生产要素促进下游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优势,还能凭借外资服务部门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天然网络联系有效缓解下游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信息摩擦,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优势。异质性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的投资促进效应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投资效应,对促进中国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和优化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愈演愈烈之势,发达国家通过制造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制造业转移加快自己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急需借国际制造业转移东风,向制造业强国跨越。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国际分工新格局正是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 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估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及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系统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较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成本加成率是融资约束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机制。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加成率,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