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充分就业要坚持“内转外输”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方面,要树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着力建设城关镇和重点中心镇,提高产业和人员的聚集度,提高城市的规模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做优做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劳务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民增收新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条件下,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重在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是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更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一、规划制定背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帮助54.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业部为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全力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农民增收。记者近日就两大培训工程及农民培训工作情况专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呼唤新农民——农村人力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持乐观态度,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必将减少聚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给乡村转变和乡村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江苏省金湖县农村的现实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后果是十分复杂的,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治理,即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并不乐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关注农民如何融入城市,也要关注农民主体流转之后的乡村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党委和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业始终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可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去年以来,南京市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个目标”,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和科技支农“两大动力”,深入挖掘农村土地、劳动力和城市辐射带动“三种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组织制度以及农村保障制度“四层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固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必须在农业内部挖潜力、寻亮点。结合江西婺源县农业的实际,通过对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笔者认为要以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践表明,加快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廊坊市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自2008年以来实施进园区、进学校、进市场、进工厂、进城市的“五进工程”,先后有3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转移、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转移农民,必须提升农民。”今年以来,盐城市把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坚持城乡统筹,“五化”(即知识化、市场化、组织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联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全面掀起技术大培训、市场大开拓、劳务大出征“三大浪潮”,农村劳务输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6月份。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93万,总数达127万人;实现劳务人均收入369元,同比增长1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7%,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达39.8%。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 ,云南省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增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但由于云南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经营成本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等原因 ,农民收入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村贫困面大。对此本文认为 ,必须拓宽发展思路 ,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 ,采取综合性措施来促进云南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四月,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初显成效。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9月底。已培训转移各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80%以上。“阳光工程”不仅带动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要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人才,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在于加强对转移农民就业前的培训。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才有利于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