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于区域品牌建设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文章以区域品牌建设的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品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宁渡服装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分析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升级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襄后分别从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外向关联升级、加强集群治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存在着物流服务创新水平偏低、创新政策扶持力度较小、创新成果产出效果不明显以及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并且从创新环境打造、持续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资源投入增加、创新产出效率提高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华江 《浙江经济》2010,(11):40-41
推进慈溪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产业层次的提升,推动企业由中间制造为主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品牌营销延伸;二是产业组织的优化,形成企业集聚度高、龙头带动力强、区域创新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
陈健  毛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55-56
文章阐述了宁波现行金融模式与三大产业集群投融资需求不相适应,提出了创新宁波产业集群金融支撑体系的意义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了集群化的宁渡模具产业,由于其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使得集群企业整体创新不足,难以实现与外部市场的链接。文章通过对宁波模具产业集群价值链和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进行分析.指出路径依赖是宁波模具产业跌入“惯性陷阱”的关键,提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家电产业集群已形成,产业集中度高,在杭州、宁波、慈溪、台州、嘉兴等地形成了在地里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有竞争势力的集合体。杭州是一些大品牌的集中生产基地,包括洗衣机、空调压缩机、小家电、冰箱等;宁波是国内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电子电气产品达30余类;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品牌虽能提升产业竞争力,但是作为公共物品,容易导致区域内旅游企业品牌寄生现象,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给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通过经济学角度的分析,确认在粤北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存在此类风险,要规避粤北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的这类风险,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各方面齐心协力,通过申请注册旅游集群商标、建设旅游集群商标使用资格认定与监管体系、设计与传播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形象等多渠道开展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0,(3):28-29
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确保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本地涉轨产业配套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能力;加快涉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宁波轨道装备产业的组织化、高端化水平,逐步提高本地涉轨产业拓展国内市场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提高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本地化配套”率来实现涉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群发展:"宁波制造"遭遇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波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宁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宁波制造"在全国也小有名声,但离"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奋斗目标还相差甚远。宁波源于对服装、机械、电子、化工产业的优势积聚和创新,提高了这些产业和当地条件的融合度。地方政府的务实政策是宁波综合制造产业集群得以发展的关键,宽松的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资源消耗量少、科技含有量高、创新驱动力强等特点,是宁波实施产业联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宁波建成"信息产业强市"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宁波信息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由于宁波积极实施"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信息产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3.
石璐珊  贾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3):108-115
产业集群能提高企业、区域和国家竞争力。当前以产业创新集群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集群正在各地兴起。通过行业融合、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产业创新集群促进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紧密互动而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是当前少数几个涉及学科最多的产业之一。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集群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要义出发,挑选宁波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测算其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出提升医疗器械行业集群度,激发产业创新集群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常熟服装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建设的影响进行内外部因素研究分析发现,区域品牌建设基于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当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时,区域品牌建设便受到一定阻碍。本文从政府、集群内企业、高校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区域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2013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在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建设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强调: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将成为宁波的金名片、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追赶先进城市的新引擎,打响"新材料产业看宁波、搞新材料产业去宁波"的品牌。新材料科技城不仅是宁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等主要领导非常关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并将"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7,(8):7-11,20
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的综合评价,宁波高新区目前大致处于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三集团中等水平。 宁波高新区未来发展方向:打造创新型、科技城和开放式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级高新区。 宁波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争取有些领域或指标跻身于国内一流的创新型高新区行列。 宁波高新区功能培育的重点:围绕强化研发创新、创业孵化、高新产业示范和机制体制创新等四大功能,着重培育创新要素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管理服务等三大能力。 宁波高新区的产业选择思路:一要依托创新链,发展核心产业;二要依托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三要依托价值链,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2,(10):72-73
产业发展街道现有工业企业1500多家,有上市公司3家,上市公司数占了佘姚市一半以上。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各类工程技术中心28家,创新基金企业13家。十年来,完成技改投入65亿元,开发宁波市级以上新产品500余只,获发明专利55件。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光学、家电、照明、场馆器材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是宁波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是与杭州唱好"双城记"、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战略谋划,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宁波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扎实的绿色石化产业基础,完全有条件、有希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宁波经济》2009,(11):11-15
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是再创开放新优势的现实之需,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本文以宁波为例,详细分析了块状经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考察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园区建设与跨区域整合相结合、有形市场开拓和无形市场建设相结合,龙头带动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六大结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区域创新,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