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有一位远房表侄,下岗几年了。下岗前,他的思想很不安,因为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孩子也小.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如果在岗上,每月还可以拿到4-5百元,下岗后,只有一百多元生活费,怎么办?他正苦恼的时候,他的师傅告诉他:不要急,只要善于“盘活”自己,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他下岗了,带着几分惆怅、几分愤愚;她离厂了,带着几把鼻涕、几把泪水……能否让他们带着"笑脸"离岗而去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其次,还必须妥善安置下岗人员。这是因为,下岗人员既面临再就业的考验,又可能遭到亲友的埋怨和社会的白眼,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应当看到,许多职工下岗并非主观因素所致,纯属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他们过去为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今在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又能顾  相似文献   

3.
<正> 朱总理日前在谈到实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时强调了四个问题。一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减人是关键。他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继续沿用行政办法来保护亏损企业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规范破产、鼓励兼并、下岗分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位朋友是位年届不惑的工程师,因企业不景气而下岗了。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所以必须另谋职业。他曾尝试过参加人才市场或投寄求职信应聘,可是  相似文献   

5.
析隐性就业     
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在现行登记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她)们名为失业或下岗,实际上正在从事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有收入的劳动。这部分人实质上已实现了再就业,但在统计和法律关系上只反映为“下岗待工”。劳动、就业部门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就业现象。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谈论的热点,再就业工程的难点。隐性就业,“爱你没商量”下岗职工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一无所长,有的技能出众,有的甚至是业务骨干、岗位能手,但在下岗后,他(她)们的选择却惊人的相似———隐性就业。据报载,徐州…  相似文献   

6.
当前,“下岗”对企业的干部职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面对下岗,怨天尤人者有之,无所适从者有之,自暴自弃者有之……如何对待下岗,这是每个职工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工作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下岗”。所谓精神“下岗”,就是指斗志的丧失、热情的减退、气势的低落。有的人由于对下岗缺乏正确认识和思想准备,自己一旦下岗,就牢骚满腹,情绪消沉,四顾茫茫,看不到路在何方,精神处于极度低落状态。他们在工作下岗的同时,精神也跟着下了岗。有的人工作没下岗,精神却先“下岗”了。他们不是把下岗的压力化作工…  相似文献   

7.
Chinabyte总经理 Bruce Dover也下岗了! 该老外在运作Chinabyte一年半后,经营仍无起色,被迫下岗,他与“炒作派”大腕张树新下课的原因同出一辙,入不敷出,股东不干。 而这厢“运作派”高手“搜狐狐主”张朝阳、国中网的“麦帅”麦京庆均高枕无忧,安然无恙。 三分运作 七分炒作,七分运作 三分炒作,结果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采气二厂(现垫江采输气作业区)老职工朱维权的独生子在部队服役因公受伤,瘫痪在床,部队要求亲属前往照顾,朱维权不得不时常往返于单位与部队间,耽误了一些工作,而后他本人又被诊断患了癌症,花去了巨大的医疗费用。朱的爱人没有工作,家庭经济本就捉襟见肘,遭此变故,更是雪上加霜。适逢企业内部“五定”,朱维权担心下岗,压力重重,他爱人更是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厂党委书记先后五次去医院看望朱维权,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安心治病,告诉他企业不会因他生病就让他下岗。同时,在全厂范围内发出救助倡议,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捐款1.5741万元,朱维权和他的爱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员工们也通过这件事情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街上可以看到不少以“下岗”为招牌的服务摊点,如“下岗快餐社”、“下岗裁缝店”、“下岗装潢队”、“下岗修鞋铺”、“下岗洗车点”等等。这些都是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的正确选择,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南京的一位下岗职工在街头卖小吃,挂出的招牌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成就辉煌 ,然而 ,国有企业改革似乎是整个改革中不和谐的重要一部分。当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 ,却不得不面对国有企业困境的残酷现实。其中冗员、下岗分流、再就业 ,既是那么迫切 ,又是那么艰巨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而且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一、冗员的来由和职工下岗的原因1 冗员的来由体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 ,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安置人员到企业就业 ,而企业则不能拒绝 ,不管是否真的需要。一旦成…  相似文献   

11.
天津石化公司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三位主动下岗的幼教人员办起毛衣编织店。当“企业办社会”使企业不堪重负的时候,国有企业内的集体经济企业担负着特有的使命应运而生。它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安排岗位富余人员,加快企业生产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八...  相似文献   

12.
“下岗分流”应做到“五不”严金宗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企业职工“下岗分流”逐渐增多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是搞好国有企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下岗分流中,虽然一部分职工收入减少,生活遇到一定的困难,但他们对国家的宏观形势和下岗分流的决策还是理解的,支持的。然而,个别企业领导干部在职工下岗分流中的不廉洁现象,却  相似文献   

14.
时下观察发现,企业上下、街头巷尾,“下岗”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转岗”的使用频率。人们议论和关注的重点,往往是何时下岗、怎么下岗、什么人下岗、多大比例下岗。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一个“下”字上。似乎只要下得合理,下得公平,下得顺利,无论是普通...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浏览报纸,一则“温州职工下岗,无人找政府”的报道吸引了我。讲的是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温州,尽管下岗率较高,但很少有人就下岗问题找过政府。高下岗率没有演变成棘手的社会问题,也没有给温州市政府带来巨大的再就业压力,这主要得益于温州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面对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 ,大批职工下岗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纺织主管部门及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 ,截止 1 999年底我省已有 1 3万多纺织职工下岗再就业。这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未遇到的问题 ,如今出现了。面对下岗失业 ,部分职工感到困惑 ,有的产生了失落感。依传统观念审视这一现象 ,的确让人无法理解。但这是国企改革脱困获得新生的必然选择。笔者就职工下岗的成因及应持的态度作一分析 ,以便引导职工正确对待下岗这一社会现实。纺织产业转轨变型引发了下岗。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我省是纺织工…  相似文献   

17.
八一二厂1997年下岗分流688人,1998年又下岗分流400人。厂党委、行政领导非常重视富余职工分流和下岗再就业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再就业措施,截至1999年2月底,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数为252人。由于我厂远离大城市,下岗人数又多,故再就业压力很大。我们采取以下办法实现再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现状近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据统计,1996年底,全国下岗人数达891万人,1997年下岗人数达1151万人。总体而言,全国主要城市下岗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0%。虽然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十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职工的下岗十分普遍,而下岗的职工多数感到茫然,在此之中又企盼尽早重返工作岗位。下岗是现实,再就业也是必须。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当前企业、社会乃至国家所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下岗分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步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这项工作,须布了一系列规定,为下岗分流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在实践中,不少单位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创造出了许多好经验。但是,也有一些单位的下岗分流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走入误区、不能自拔。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1.以"权"定岗。领导搞"一言堂",想让谁下岗谁就下岗,想让谁上岗谁就上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