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本草纲目》记载:花茶性微凉、味甘、入肺、肾、经,有平肝、润肺养颜之功效。近代医学证明,长期饮用花茶有祛斑、润燥、明目、排毒、养颜、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因花茶品种繁多,功效不同,大家要针对自身来购买调理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稀土大国,在世界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只有中国对茶叶稀土含量做出限量。本文通过茶叶标准中稀土的限量、检测方法、稀土氧化物水溶出量,按照现行消费者饮用茶叶的习惯方式,提出对现行茶叶标准中对稀土的限量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描述金枪鱼鱼酥和深海旗鱼鱼酥的加工工艺特点。为考察鱼酥类产品的储藏稳定性,研究了金枪鱼鱼酥和深海旗鱼鱼酥在常温储存14个月期间的感官品质、微生物指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酸价、过氧化值和DH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产品的感官品质、微生物指标、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无显著变化,DHA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程度比较轻微,经过14个月的常温储存,其含量还保持在350 mg/100 g以上,酸价和过氧化值呈现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国标规定限值,表明金枪鱼鱼酥和深海旗鱼鱼酥在常温储存14个月内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皖南某粮食储备库储存的籼稻为原料,将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经过砻谷机制成糙米后用碾米机制成大米,检测不同年份大米的质量指标,测定不同储藏年份稻谷的脂肪酸值、蛋白质、淀粉、品尝评分,探讨脂肪酸值、直链淀粉等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检测重要环节,对提高食品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因具备灵敏、快速、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在增多,本文将对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以体现其应用前景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代用茶菊花中镉含量,并对镉的摄入量占ADI比例进行风险评价。方法:以市售代用茶菊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双氧水微波消解体系用ICP-MS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菊花中镉含量,对含量超标样品模拟不同的冲泡方式,确定其适宜的饮用方式,并根据我国绿色代用茶行业标准和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推荐值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代用茶菊花中的镉对于人体键康作出评价。结果:代用茶菊花的镉含量范围在0.034 5~1.88 mg/kg,47.4%的样品不符合NY/T 2140-2015《绿色食品代用茶》和GH/T 1091-2014《代用茶》标准(0.5 mg/kg)。其含量最高的为金丝黄菊,镉含量为1.88 mg/kg。选用两批含量超标的菊花茶样品进行冲泡方式的筛选,得出适宜的饮用方式:开水清洗菊花茶5 min,水茶比例为50∶1,然后用开水冲泡5~20 min再饮用。结论:镉经菊花茶饮品进入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镉超标的菊花经过浸泡或冲泡后饮用,镉的人体日摄入量为0.91%~25.14%,其占ADI的比值范围在1.51%~41.90%。因此,饮茶时不应浸泡太长时间,尤其不应饮用过夜的茶汤,泡茶时尽量避免与酸性物质同时浸泡。经过洗茶后再冲泡,镉的日摄入量显著降低,建议饮用菊花茶时清洗一次再冲泡饮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对于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人员依旧沿用了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式,无法全面检测出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以PCR技术为例,浅析其在不同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食品种类日益繁多、食品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肉类食品的口感、营养以及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鸡肉而言,冷鲜鸡肉同热鲜鸡肉以及冷冻肉相比,更具有营养、感官和卫生等方面的优势,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若加工或储存条件不当,鸡肉本身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保水性强等特性导致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污染,或者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减少鸡肉质量损失,增强其安全性。而在保持品质特征的基础上,天然防腐剂更能保证食品安全,因此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防腐剂在冷鲜鸡肉保鲜过程中的抑菌与抗物理化学变化作用及其较佳复合使用方法的研究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茶叶霉菌污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源于多个产地的146个茶样的霉菌数、水分和贮存期进行了检测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33.54%的茶叶霉菌数超过1000CFU/g;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与霉菌数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存贮时间与霉菌数呈显著负相关.茶叶的水分含量和贮存期对控制茶叶中霉菌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灭菌之后的储藏条件的贮存有效期进行验证,确保每次配制使用的培养基质量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4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实验室常用培养基营养琼脂、TSA和BP在储存有效期内,培养基质量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产区和品种的武夷岩茶为原料,选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的品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思茅市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及其与制茶工艺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充分认识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 在调查思茅市茶叶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样对思茅市茶叶产品进行感官检验,用GB/T8313-2002<茶茶多酚测定>规定的方法对多酚类化合物检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思茅市茶叶多酚类化合物分布、含量、加工工艺与品质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 多酚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含量随鲜叶嫩度而改变,嫩度越高,其含量越高,在制茶过程中,因为不同茶类有不同加工工艺,多酚类的变化也不同,找出了多酚类化合物与绿茶、红茶、普洱茶品质的相关系数.[结论] 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年份茶因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淀,拥有着独特的醇香和养生价值,而备受专业人士和茶叶收藏爱好者的喜爱。目前,年份茶的流通主要集中在爱好茶叶的一些人士的小圈子,市场上很少见。年份茶因其承载了浓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尊称为茶中贵族。本文以武夷岩茶为例探讨如何将年份茶这一茶中贵族的价值通过拍卖平台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人们日常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同时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生活饮用水的污染程度,为保障饮用水质量提供有利参考。结果显示:城市所饮用的水资源合格率显著优于农村,春季冬季的饮用水微生物合格率显著高于夏秋季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合格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由此可知,通过对日常饮用水中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更好地掌握饮用水的污染动态,根据污染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证日常饮用水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及样品状态对7种蔬菜、肉类中亚硝酸含量的影响,比较了其在冷藏(4℃)和常温(20℃)贮藏、样品未破碎和破碎、样品未烹制和烹制时的亚硝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烹制、未破碎的蔬菜和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未烹制破碎的蔬菜在冷藏贮存时亚硝酸盐含量比室温储存时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烹制后的炒菜在冷藏的保存环境下,亚硝酸盐会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然富硒茶和人工增硒茶中总硒含量、两种浸泡方式硒溶出率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对饮用富硒茶开展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喷施武汉中地西能科技公司的植物富硒强化剂增硒效果显著,按照规范使用可以达到《富硒茶》GH/T 1090-2014含硒量0.2~4.0 mg/kg的标准要求;(2)人工增硒茶和天然富硒茶相比较,两种浸泡方式的平均溶出率分别是3.3%0.6%,33.8%14.0%,表明人工增硒茶比天然富硒茶更易溶出;(3)由于茶叶浸泡程度不同,硒在散装浸泡30 min,比袋装浸泡60 min更易溶出;(4)计算富硒茶的安全摄入量,需要饮用富硒茶叶272 g(富硒茶含量和硒溶出率取平均值:0.25 mg/kg,33.8%)的情况下,才可以完全满足人体需要,远远超出成人每天平均茶叶摄入量。说明富硒茶叶可满足人体补硒部分需要,适合作为一种安全的补硒饮品。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茶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用来做面膜、保养头发、去除油污、污渍等,将茶叶应用于烹饪中,是一门独特的烹饪技艺,虽然现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漏洞,但未来的前景不可限量。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叶,分析了茶叶在烹饪中的作用,最后研究了茶叶在烹饪中的具体应用,以探讨茶叶的发展趋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试验同位素标定法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可行性。方法:取茶叶样品适量,用乙酸溶解,在离心机中除去杂质。取上清液。为了防止可能会存在的离心不彻底的物质,所以用活性炭吸附法再次提纯。同时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检测其含量。结果:结果显示,在茶叶中提取高氯酸盐的含量时在0.25~50 mg/L时,提取效果良好。结论: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含量操作简单,数据可信度高,且实用性强。对于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提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陈皮成分之间的生物活性差异,并分析提取物中不同黄酮成分含量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联。从成分与活性方面为"陈皮,陈久者良"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1种不同储存年限的新会陈皮的提取物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用1μg·mL~(-1)的脂多糖刺激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构建炎症模型,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在11种新会陈皮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黄酮化合物,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提取物中橙皮苷的含量有增加趋势,11个样品中,抑制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IC50值均小于50μg·mL~(-1),提取物中川陈皮素的含量与抗炎活性的关联系数为0.815。结论:存储时间越久、橙皮苷含量越高的趋势可为"陈皮,陈久者良"提供理论支撑,11种新会陈皮的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的强弱与川陈皮素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亚硝酸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个体健康息息相关。本文测定了市售的5种品牌的饮用水中开启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并研究了煮沸后放置不同时间、煮沸次数对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品牌的饮用水在刚开启时和开启当天均未检出亚硝酸盐,隔夜和1周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自来水煮沸后放置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高,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喊来那个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