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深化对"三个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建立在对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和认识升华之上所得出的新成果,这对我们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同义 《宁波通讯》2006,(12):21-2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公诸于世,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更是党的理论思维和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以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经历了光辉的执政实践,使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执政党的领导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繁荣西藏,党在西藏工作的科学决策及其丰富的实践,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成果与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事关西藏发展和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和治藏方略的高瞻远瞩.只要党继续把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宝贵经验具体运用到西藏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西藏才会有更加繁荣进步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也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这6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当代陕西》2006,(11):9-11
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社会公布。《决定》全文以1.6万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一论断,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还指出: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了共产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达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我们党的事业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还指出: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了共产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达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我们党的事业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张松青 《北方经济》2007,(24):95-9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然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些错综复杂,不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只有依靠党,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终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藏5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奋斗历程,就是西藏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程.它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西藏.50年的伟大实践还说明了党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始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啜文利 《唐山经济》2007,(12):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诞生80多年、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这一重大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