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的并购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并购在中国刚刚起步,我国现今的政策和法律存在很多漏洞,亟待完善,这给跨国公司非理性的恶意并购带来可乘之机。恶意并购将会损害东道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小则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大则直接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加大跨国并购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提高警惕,防范恶意并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的并购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并购在中国刚刚起步,我国现今的政策和法律存在很多漏洞,亟待完善,这给跨国公司非理性的恶意并购带来可乘之机。恶意并购将会损害东道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小则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大则直接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加大跨国并购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提高警惕,防范恶意并购。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部分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跨国并购,然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并购环境更加复杂。本文以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分析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应全球性竞争现状的要求,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对外投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并且,80%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完成的。在国外发达国家,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趋于完善,而我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并购法制体系,已成为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发展我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成为我国入世开放资本市场后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图通过对我国并购法制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而寻求完善并购法制体系建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的前景充满了美丽的诱惑,跨国并购的结果充满了太多的变数。现实告诉我们,跨国并购的大多数是以失败收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并购是不可尝试的毒果。本文主要通过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总结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失败的原因,分析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障碍,提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方式,涉及大量资产的有偿转移,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跨国并购涉及各个方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并购风险处理不当,导致并购失败,将会给企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研究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从政府、企业层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本土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越来越多,并购规模和并购数量都处于全球前列。企业选择进行海外并购,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获得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实现“1+1> 2”的效果。是否实现协同效应,是判断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首先对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现协同效应的先决条件和主要表现以及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现阶段如何保障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并且,80%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完成的.在国外发达国家,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趋于完善,而我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并购法制体系,已成为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发展我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成为我国入世开放资本市场后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并购法制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而寻求完善并购法制体系建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在新一轮并购热潮中,我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本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并结合当前形势,着重研究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良好契机,以及可能面对的新风险。最后给出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企业并购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企业并购的纳税筹划理论,并使之有效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界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企业并购流程,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国内并购及跨国并购中的纳税筹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并购还相对较少,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论从外方的角度,还是从中方的角度,跨国并购的浪潮都会在我国出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快递行业首次海外并购案例——圆通速递并购先达国际为研究对象,根据圆通速递的股票数据和年度财务数据,分别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对并购的短期、长期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圆通速递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说明市场对并购事件持有积极的态度;从长期来看,圆通速递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明长期内市场对于此次并购事件持有消极的态度,短期内投资者对此并购事件做了过度的反映。建议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要选择合理的并购支付方式,且应随着规模的扩大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0,我国与外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并购作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的主要投资形式,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本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不利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利用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统计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跨国并购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并且在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后发现,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渠道。研究结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并且,80%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完成的。在国外发达国家,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趋于完善,而我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并购法制体系,已成为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发展我国并购的法制建设,已成为我国入世开放资本市场后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并购法制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而寻求完善并购法制体系建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并购数据库数据显示,1987~2007年世界前20位跨国公司中,排名第一的英国沃达丰公司共进行了28次并购交易,交易额为2,976亿美元:英国BP公司进行了98次并购,交易额达941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美国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进行了88次并购,交易额达546亿美元。交易次数最多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分别进行了228次和136次并购。由此可见,大型跨国公司资产和销售额迅速增加与其频繁地进行行业内跨国并购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目的是从进入模式(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角度分析上市制造业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的差异。首先运用SFA法计算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2001~2021年的TFP,以此作为因变量;其次理论分析逆向技术溢出一般性机理及其差异;最后采用PSM-DID实证回归基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好于绿地投资方式。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基准回归重新进行估计后发现: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依然是正向显著的,并且跨国并购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绿地投资的回归系数。综上,本文认为基准回归模型中得出的结论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