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道”,茶中大师。7年之前,竹叶青茶业与APEX携手。如今,竹叶青茶业已成长为川渝市场最有影响力的知名茶叶,其“平常心,竹叶青”的品牌精神也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众多社会人士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8,(23):124-124
10月2日下午,“半山半岛·巅峰对话顶级奢侈品”地产论坛在海南三亚隆重召开,全国十余家媒体、国际奢侈品品牌高层及相关贵宾出席并发表精彩言论。开发商高层表示,自定位起,半山半岛就决心与全球奢侈品牌联手打造一个“滨海地产奢侈品品牌”。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发来一封约稿函,想让我写写“论道·竹叶青”.并称“无论市场运作、品牌包装、行业启示抑或文化影响.或褒或贬成一家之言,我们一概欢迎。”看到了“或褒或贬,一概欢迎”几个字笔者就放心了,尤其是看到了那个“贬”字.更是不由大喜,知道《广告大观》不是在为“论道·竹叶青”做软广告.而是公正讨论.真正想为一个品牌提一些建议,笔者也就欣然以对了。  相似文献   

4.
姚研成说:“做铁观音,福建人不服我;做龙井,浙江人不服我。后来我决定干脆推红茶……”姚研成由此开始推广“非知名茶叶”,推出中国顶级奢侈品品牌红岁。  相似文献   

5.
《广告大观》2004,(11):62-62
企业和品牌背景:“竹叶青”茶是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扁形绿茶。由于历史的原因,竹叶青茶的市场鱼龙混杂,正宗“竹叶青”仅占竹叶青茶叶市场的极小份额。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对消费者的了解,我们发现消费者喝茶并不是喝茶本身.而更在乎喝茶时带来的心境体验,所以我们认为:“竹叶青”品牌不应停留在“清醇淡雅”的产品属性的诉求上。而应提升其茶文化所带来的品牌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场名为“抢占制高点”的商业“造峰”运动正漫卷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国际顶级品牌赛跑北京,奢侈品巨头决斗上海滩,国际奢侈品爱上杭州,世界顶级品牌排队进驻宁波,无锡商厦一口气引进30多个国际顶级品牌……  相似文献   

7.
茶叶品牌建设需要怎样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茶叶品牌的经营.就不能不说一说文化,而要打造一个茶叶的奢侈品品牌,就更不能不重视其中包含的文化。因为对于奢侈品而言.其品牌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往往大大高于物品本身。而品牌文化,正是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论道竹叶青     
《商界》2009,(6):142-143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凭借竹叶青品牌对川内知名品类竹叶青的资源独享,快速成为了四川茶叶第一品牌。面对在川内无可撼动的地位,竹叶青茶业并没有固步自封,将眼光投放到更广阔的天地——省外市场。  相似文献   

9.
由权威机构WBL评出的“世界顶级奢侈品100品牌排行榜”上,TESIRO通灵、Cagier、LV等齐齐入选,这些带有“非生活必需性”、“价格高昂”两大显著特点的奢侈品牌,凭借何种魔力让“穷人”、富人”都心甘情愿对之顶礼膜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河松 《成功营销》2009,(2):22-22
如今奢侈品走大众化路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在奢靡风日益风行的亚洲,利用二线品牌扩大销售的做法似乎相当可行,无怪乎出现“麦奢侈”一说,意思是消费奢侈品如同消费麦当劳的汉堡一样普遍了.然而,香奈儿、普拉达、阿玛尼等这样的顶级时尚奢侈品牌却并没有为了追求销量而一味走“亲民”路线,而是开辟出新的商业领域,以独特的形式吸引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进入大众奢华时代,而我国本土新奢侈品品牌的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基于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本土新奢侈品品牌的发展机遇,分析了正在成为主力的当代中国新奢侈品消费者,并以此为依据,重新思考我国新奢侈品品牌的角色定位和个性定位,提出了我国本土新奢侈品品牌培育的路径:基于工匠精神的产品开发与创新;基于场景的内容生产与信息传递;基于信任建立的品牌互动和沟通。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发来一封约稿函,想让我写写论道·竹叶青,并称无论市场运作、品牌包装、行业启示抑或文化影响,或褒或贬成一家之言,我们一概欢迎。看到了或褒或贬,一概欢迎几个字笔者就放心了,尤其是看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13,(2):62-65
3.68亿英镑的收入规模,63.4%的年复合增长率,逾350个顶级合作品牌——作为奢侈品电商“鼻祖”的Net-A—Porter交出的这组数据,足以驳斥一切互联网只能卖廉价货的论断。在时尚杂志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外壳之下,Net—A-Porter的制胜法宝在于强大的品牌网络支撑,而这怡恰也是中国“所谓”的奢侈品电商们最为欠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祝有华 《广告大观》2010,(11):59-60
法则一:市场定位——只满足少数消费群体 定位不清晰,是奢侈品白酒品牌的根本问题。众所周知,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服务的,"大多数羡慕,少数人购买"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消费导刊》2012,(8):I0007-I0007
近日多家奢侈品品牌发布的财报显示,包括中国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增速有所下滑,而高档酒类的牛气地位也有所松动。业内人士分析,在华奢侈品长期采取的歧视性营销策略导致消费力外流,布局二三线城市的“蜜月期”已过,近期内需略显疲态和奢侈品电商进军中国等是奢侈品销售增幅放缓的重要原因。奢侈品在华销售增速放缓对消费零售业界来说,“中国将是全球奢华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早在几年前就已是业内的共识。然而,“北京元”消费“拯救”奢侈品品牌的预言近期似乎也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多家奢侈品品牌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包括中国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增速有所下滑,包括Burberry、PRADA、周大福在内的多个奢侈品品牌销售均现疲态。而一度价格“飞天”的茅台价格暴跌,不复“一瓶难求”的盛况。  相似文献   

16.
周莹 《新财富》2006,(2):98-99
2005年7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宣布与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Bocconi University)合作,创立“中国—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此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聚集奢侈品和时尚产业管理研究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并且得到了欧盟的Asia Link基金支持。紧接着,巴黎高等经济商学院又在年底作为海外合作方,主办了在上海举行的“顶级品牌中国峰会”。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奢侈品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08,(6):99-101
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品牌内涵,旗舰店里不惜血本打造“非商业空间”,是为了给顾客留出更大的“文化体验空间”。奢侈品分析师Jacques-Franck Dossin认为:“这是奢侈品零售方式演变的最新阶段。15年前,奢侈品牌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中撤出,转移到自己的专卖店文化。随后,它们开始为旗舰店打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如今,它们正着眼于为购物体验增加新元素,最大化地增加品牌内涵。”而一个伦敦的咨询机构曾预测说:“渴望体验”是奢侈品消费者愿意忠于一个品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经营》2011,(9):138-138
日前,国际顶级奢侈品品牌万宝龙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的“万宝龙艺术赞助人系列”二十年珍藏展终于来到上海,在徐家汇东方商厦正式揭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12,(4):90-95
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这句话用在奢侈品领域最合适。奢侈品历来都是指珠宝、钟表、汽车、皮具、美酒、雪茄等行业诞生的品牌或服务,往往历经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打造和锤炼,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在2011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奢侈品品牌,它不仅颠覆了奢侈品酝酿的时间和规律,让人们惊讶地看到原来滋补品也能成为奢侈品。更重要的是: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它就捕获了超过4亿的零售额,它就是顶级滋补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贸易》2011,(6):17-17
世界顶级品牌调研服务集团明略#25月9日发布的“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化品牌100强排行榜”显示,谷歌垄断了长达四年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荣誉已被苹果终结。BrandZ排行榜显示,目前苹果品牌价值约为1530亿美元,几乎达该公司市值的一半,稳居百强排行榜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