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金融注重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因素在人们金融投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金融较为成功地科学解释了个人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投资组合、策略与交易以及退休储蓄等方面的行为。尤其对于投资失误,研究好行为金融研究,对于投资者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2.
祝凌 《致富时代》2011,(5):133-133
管理者在公司投融资及并购决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能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表现出有别于理性投资者的决策特点。该文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出发,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公司决策方面的影响,并解释传统金融理论下不能解释的一些公司决策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决策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受到一定阻碍或者受益情况时,选择科学、合理的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往往可以克服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或者促进公司经营状态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根据公司管理者决策行为以及理念意识进行选择与应用。针对于此,公司管理者必须全面掌握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以确保上市公司金融决策行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雪军  蔡健琦 《商业研究》2003,(14):107-110
行为金融 (behavioralfinance)结合了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研究 ,认为人具有启发式 (heuristic)和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两大类心理决策偏差 ,从而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了用标准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异常(anomalies)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 ,并结合经济学理性假设中的理性行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 ,提出相对理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李聪 《商》2014,(39):156-156
本文以行为公司金融相关理论为突破点讨论了管理者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于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以及基于影响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行为公司金融的最新发展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公司金融是公司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与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相比,它放弃了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引入了行为因素的影响,认为外部市场的非有效性和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和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本文阐述了行为公司金融的最新理论发展,具体包括市场的非有效性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非理性,本文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中应该引入行为公司金融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研究结论才能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本文从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两个行为金融的研究视角,在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决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为金融理论将个人行为与证券市场中的异常现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借鉴标准金融理论的合理成分对证券市场中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有力的解释。本在简述了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后,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和决策角度对异常现象进行的解释及其对投资理念和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康玉梅 《商业时代》2011,(17):47-49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就陷入了困境,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金融市场频频发生的"异象"。在对理性经济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修正的基础上,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它以心理学对人们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解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从而使金融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有效市场假设的争论从它的提出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事实证明,有效市场假设的证实或证伪都不容易。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投资者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决策行为而非理性的最优决策行为,把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从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偏好两方面建立起理论模型对"异象"提出新的解释。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行为金融仍然不能像现代金融那样从一些基本的假设出发,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对金融市场的现象给出一致的解释。笔者认为整合认知偏差、非理性偏好和有限理性三个领域,提出统一的分析框架将是未来行为金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林立  张菡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154-155
并购决策的制定是并购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从行为公司金融的角度出发,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和股票市场误定价理论在公司并购决策研究中的应用,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方面研究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金融理论自占据正统地位以来,越来越陷入无不解释众多“异象”的危机之中;而行为金融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异象”,但是本身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预见,在未来金融研究中,行为金融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将最终成为新的主流理论;而现代金融作为金融研究的“参照系”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虑到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间关系紧密,从资本结构上调和下调两方面对金融投资带来影响展开了分析。 基于 2010~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提出金融投资行为、主营业务、信息透明度和公司资本结构研究假设,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证明频繁金融投资行为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解释了投资者行为对企业并购的股价效应的影响机理。投资者由于认知偏差会在面对目标公司被并购的"利好"消息时会发生不理性行为,具体表现为锚定效应、投机与噪声交易、羊群效应等。这些行为是企业并购的股价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鹰 《中国市场》2013,(37):114-115
本文针对金融市场存在的金融套利行为,对金融套利的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对金融套利的方式进行分析,对金融套利的利弊进行阐述,对金融套利的监管进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金融套利行为,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毕国辉 《商场现代化》2013,(21):188-189
在现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公司金融成为了目前较为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公司融资研究的发展中,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成为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西方公司金融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理性假说和市场有效性假说基础上的。而与之相对,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源起于对理性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和重塑,并且已经在有效的影响公司金融价值的最大化。现代化公司融资融入了内部和外部的非理性决策,而且是非市场管理者所提出的,所以说它是不同以往的。根据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对于其管理层的不合理行为,我们应该对公司金融理论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使用新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字用行为分析方法探讨和解决金融问题,本文研究了行为金融理论中的过度自信行为,具体分析了个体投资者、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行为金融学中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进行探究,比较前景理论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同,揭示前景理论在解释金融异象中的优势。同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深圳成指和中小企业板块中的40只股票为样本,计算样本在2004年6月25日——2005年4月1日期间的周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股市确实存在“小公司效应”,但在中国股市中“小公司效应”只是一种金融异象,很多情况下收益率与流通股本呈正相关。(2)运用前景理论能够对“小公司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3)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完善和修正,而不是颠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新古典金融理论一直忽视投资者行为这个要素,将人设定为理性人,并将投资者决策视为纯理性的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则试图将心理学与金融学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采揭示股市异象的动因.本文试图梳理行为金融学关于股市异象的相关研究,并对投资者行为的主要模型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最后对我国投资者行为与股市异象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借此对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经典金融学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行为金融学在对经典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在行为认知偏差、前景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组合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