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9)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政策的目标和效能。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利用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给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连接了政策规划和政策评估,是将政策由设想到落地的关键过程,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终阶段。然而,现实社会中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不仅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产生了不亮的社会影响和资源浪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分析原因并探讨防治这些偏离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主体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是实现政策目标最直接、最重要的活动,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旨在排除政策执行的障碍或梗阻完成政策执行任务,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商》2016,(1)
公共政策终结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政策自我调整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政策终结是一种政策的淘汰机制,是一种积极的政策选择行为。它是将无效的或已过时的公共政策予以废除,其目标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实现社会与政府和谐发展。本文选择了近几年来中国终结的政策案例,从公共政策终结原因方面对其终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年来房价飚升、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投机愈演愈烈等房地产市场问题的突出,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但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收效甚微。归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房地产商等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向政府游说影响政策的执行。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地方的政绩,替换、抵抗、有选择的传达中央的公共政策,以致于这些政策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搏弈,从而得出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失灵导致政府无法有效按照契约满足公众需求就可能会产生信任危机。房产政策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公共政策之一,理想状态下其制定、执行过程需同时满足设计完备、标准唯一、选择充分、执行有效四个基本原则,而现实中由于政策缺乏持续稳定性、中央政府折衷态度、地方政府抵制行为及缺乏监督考核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同时满足这些原则,往往出现失灵现象,引发公众对政策执行力、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当前,亟需规范房产政策制定程序以提升政策方案质量、优化房产政策执行路径以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完善房产政策监督考核机制以降低政策执行成本,从而强化房产政策执行,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崔艳红 《商》2012,(21):174-174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攻坚时期。新旧体制交替,各种矛盾凸显,随之众多公共政策应运而生。公共政策的时效性是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公共政策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同时,公共政策的时效性贯穿于整个公共政策运行系统之中,是公共政策运行系统能否得到完善与优化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时期政策环境的剖析,探寻时效性为政策运行系统优化带来的一条便捷路径。  相似文献   

8.
《商》2015,(23)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达到预定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践中,根据特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公共政策,这一环节常常受到各级政府和决策机构的高度重视,而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却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所以造成政策执行这一环节的相对薄弱。美国学者艾利森就公共政策执行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我国基层政府是大部分公共政策最终执行者,本文就沿海某地市区级基层政府在执行企业扶持方面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工具,认为政府组织具有独立于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也是理性的、自利的,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本文讨论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自利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深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自利得以实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以控制政府自利的扩张,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的继续和深化,因此,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制定阶段利益博弈中失败的群体,会继续在公共政策执行阶段施加压力,影响政策的执行。同时,政策执行者作为特定的利益群体,会对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在执行中予以异化,严重影响政策目的的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管理,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异化加以分析,并寻找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袁丽蓉 《北方经贸》2007,(6):133-134
文章对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缘于政策本身的先天不足、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缺陷、政策各方利益冲突因素、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李镇 《商场现代化》2012,(23):262-263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能够引导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正确走向,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与稳定。而具有自利倾向的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与行为选择往往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损害公共利益。为此,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对政策的良性输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执行主体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一种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即承担公共政策执行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为此,针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各种消极因素,提出对其优化的对策,可以促进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文首先列举了我国政策执行阻滞中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的表现,并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对于急剧转型的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公共政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愈来愈密切地与政策执行相关。本文从制度分析学派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强调要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将合理政策的宏观逻辑与有效执行的微观机制统一起来。政策执行偏差是在制度的框架内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执行效果如何取决于制度好坏。完备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应对执行偏差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政策实践来看公共政策最终执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道德伦理因素,在义利之间公共政策执行主体选择何者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公共利益。本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道德缺失以及公共政策的道德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5)
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逐步提高。本文认为,服务型政府最重要也最关键的职能就是通过公共政策提供公民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优质的政策供给和公民的有效参与。本文紧紧围绕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这两者的密切关系,以"政策过程理论模型"为视角,论述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向社会输出的重要公共产品,其酝酿、制定、执行与监督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关涉到政府公信力的构建与维护。本文拟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过程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出发,探寻在此问题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要想精准有效,离不开各类公共问题的准确识别和相应公共政策的及时制定与有效执行。由此可见,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效果,对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认为如何促进政策效果审计在我国公共政策落实领域的积极作用,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故本文结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政策效果审计作用和完善的路径,希望能对我国政策效果审计的研究做出一点浅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2)
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阻滞现象。有一些政策执行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会与政策对象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阻碍了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本文将从政策执行阻滞出发,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因素,探讨如何才能提升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明晰、稳定。公共政策执行效力主要受公共政策本身、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执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保证政策执行主体不出现违规失范行为,保证行政效力的有效发挥,应将正式制度的建设与意识形态资本的投入结合起来,加以法律和规章的制约以及完善的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