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支农惠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农村家电市场的售后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到"家电下乡"有关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家电下乡"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国家、企业、农村消费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需要,促进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家电下乡"工程,运用财政和贸易政策,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引导和组织工商企业开发、生产和推销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家电下乡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对于促进家电生产、激活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要把家电下乡这件好事办得更  相似文献   

3.
随着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一些制造业企业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同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扩大了内需。本文分析了我国家电下乡政策运行的现状及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果,并探讨了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提高家电下乡政策效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家电下乡政策现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是我国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国内消费而实施一项新财政政策,不但能够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而且有助于家电制造企业保持正常生产渡过危机难关。该项政策自2007年底实施以来,在扩大家电销量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在对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改进和完善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我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拉动消费的一项重要政策家电下乡政策将迈上"退出"的脚步。记者日前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称,从2011年11月30日起,山东、青岛、河南、四川(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家电下乡政策如期结束。自2011年12月1日起,户口所在地为三省一市的原补贴对象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含地方自主增加品种),不再享受财政补贴政策。对此,贝叶思(北京)咨询研究员宋锐称,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带动下,家电企业受益良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也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继续扩张的野心,包括一些大企业扩大产能和一些小企业也纷  相似文献   

6.
对永州市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永州经济起着促进农村消费、拓展农村市场等重要作用。实施两年多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永州市"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果的调研,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的出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是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之后又一项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农举措。为确保朝阳镇"下乡"补贴工作切实而圆满"收官"。近4年来对办理补贴工作中,就如何完善"下乡"补贴制度,经检查、走访得知的一些困难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策     
<正>《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考核及管理办法》2010年1月起实行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出《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考核及管理办法》,其中自明年1月1日起实行的"淘汰机制",将让中标企业面临随时"下岗"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关注家电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刚 《市场研究》2009,(9):23-27
<正>一、家电下乡或让行业竞争更加剧国家推出的"家电下乡"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家电下乡"政策让广大农村生活的消费者可以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由于是政府搭台,对入围"家电下乡"的企业,都有严格要求,是质量、技术、售后、价格、品牌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0.
"家电下乡"政策是国家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政策实施近3年以来,在扩大农村家电需求、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对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缺乏研究、补贴领取手续繁琐、市场监管不到位、售后服务意识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该项政策的惠民效果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求政府、企业和销售商多方通力合作,多渠道、多方位解决问题,确保农民受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宋健 《中国广告》2009,(11):116-121
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向全国推广。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的一项创新突破,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效果与信息传播策略密切相关。本文作者在2009年6月到8月间对家电下乡试点地区——山东省青州市的5个行政村展开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不同收入类型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关注度,信息获知途径及信赖渠道,不同类型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核心利益点,家电下乡政策传播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农户采纳政策信息的状况等,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家电下乡政策的乡村传播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这些结论可以为家电下乡政策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于2009年2月启动了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政策,但一年之后,实际销售金额却与政府的预期目标产生了巨大差距。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作为切入点,得出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缺乏正确、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政策区间无法覆盖所有的农村市场,中标的产品也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城市化"的消费行为。文章最后提出了两点建议:取消限价政策,实行分级制优惠;引导农村居民合理的消费观念,建立流动人口消费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家电下乡 旨在共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杰 《现代商业》2008,(10):31-34
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消费需求在日渐扩大.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对于现阶段的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以及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7年12月起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家电下乡”在一年的试点阶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2月起,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并完善了相关政策。“家电下乡”对于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发票”问题却成为“家电下乡”的梗阻,阻碍了家电的下乡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为有效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据商务部和财政部测算,在全国家电下乡实施的四年时间内,中央财政要拿近1000亿元,省级财政要拿240亿元左右进行补贴,预计可以扩大家电销售额9200亿元.从我省实施的情况看,家电下乡政策有效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增长的目的,成为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家电下乡"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家电下乡"政策作为一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实施以来,从三省一市试点到全国推广,使农民获得了实惠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这一政策对需求、生产所产生的需求效应和生产效应,消费水平的提高所引起的城乡差距的缩小即家电下乡政策的收敛效应,都显现了短期经济效应。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从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而农民购买工业产品的能力提高,从而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7.
家电下乡政策让农民得到实惠,但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论述了柳州市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实际情况,作为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主要主体的柳州市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联合中标企业和销售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全力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并取得一系列优异成果。分析了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简化补贴程序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家电下乡政策,规范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农民购买到质量合格、安全放心的产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于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先后  相似文献   

19.
黄子彰 《商业科技》2013,(29):50-50
家电下乡政策是国家在新世纪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自2008年未推广实施以来初见成效但也出现很多问题和障碍。本文基于家电下乡政策实际性和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家电下乡"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一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的普惠型工程。该项工程的主体包括农户、取得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的经销商、中标家电生产企业以及政府等,对不同主体进行调研都可以反应不同问题。从农户角度出发去实际探寻该工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促进该项工程顺利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