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食用油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作为烹调食品的基本配备,食用油是提供人们所需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把好食用油的质量关至关重要。近些年劣质食用油和地沟油也有抬头并呈现恶化趋势,各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应予以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用油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当前问题。本人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供大家磋商。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17日,广州市工商局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第三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查检验情况。本次抽查检验包括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食用油以及批发市场及校园周边销售的食品。抽查结果显示,有近一成校园周边食品抽样检验不合格,主要表现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指标超标,酸价、铝、二氧化硫残留量等理化指标不合格,防腐剂添加过量,还有一款牛肉粒被检查出含有抗生素氯霉素。  相似文献   

3.
近期以来,国内的食用油市场似乎进入"多事之秋"。中国台湾地区的地沟油事件自月初被媒体曝出以来不断发酵,几乎席卷了整个台湾地区的食品企业,也使得人们再度提升了对健康安全使用食用油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上通报了对食用油、肉制品、炒货坚果食品等28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结果发现,部分食用油苯并芘超标,炒货坚果黄曲霉毒素超标。在食用油方面,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等180家企业生产的180种产品。其中,吉林市天下粮仓工贸有限公司"东北纯"笨榨熟豆油(5L/桶)、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八旗"大豆油(1.2L/桶)致癌物苯并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上半年,浙江质监局对小麦粉、食用油、调味品、乳制品、饮料等42种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实施了省级定期监督抽查,检测项目涉及理化营养指标、有毒有害物质、农残药残项目、微生物污染、违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标签7大类,累计抽查4396家企业464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5.7%。  相似文献   

6.
《监督与选择》2005,(8):32-32
果脯蜜饯是我国传统名特产品,历史悠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特别是作为旅游休闲食品和地方特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对果脯蜜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中反映出的主要质最问题有:  相似文献   

7.
豆制品是我国传统食品的“瑰宝”,在饮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富含赖氨酸的植物蛋白更是受到当今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传统工艺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原因,豆制品时不时地会出现质量安全卫生的问题,为保证消费者食用豆制品的健康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豆制品的监管。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对全市生产流通领域的非发酵性豆制品进行的专项监督抽查公告,  相似文献   

8.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区内的柳州、桂林、梧州等9个城市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抽查。此次抽查的对象是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抽查产品种类为:大米(含面粉)、食用油、酒、冷冻食品、牛奶、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洗衣粉、洗发液和罐装液化石油气。  相似文献   

9.
广州质监局二季度抽检:金妮宝食用油等品牌食品上黑榜。人民网广州6月17日电金妮宝食用调和油、亿寿良仓象牙香米等品牌食品上不合格名单。近日,广州市质监局公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广州地区生产的瓶装食用油和袋装大米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情况,抽查结果显示三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包括由广州市贝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级大豆油和金妮宝食用调和油,存在问题是实物净含量不合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饮食服务机械行业发展较快。为掌握其质量状况,促进其产品质量的提高,1996年第3季度,国家技术监督局分别组织国家食品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饮食服务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电热食品烤炉和面条机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其中,抽查19家企业的19种电热食品烤炉产品,合格14种,抽样合格率为73.7%:抽查40家企业的44种面条机产品,合格36种,抽样合格率为81.8%。  相似文献   

11.
果脯蜜饯是我国传统名特产品,历史悠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特别是作为旅游休闲食品和地方特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规范生产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对果脯蜜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甘肃等8个省、市37家企业的40种产品,合格2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2.5%。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一位超市负责人介绍,普通压榨生产的食用油要比浸出生产的食用油价格高30%左右,一般只在大超市销售,在小超市很难找到。故此,一直以来,浸出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占据着食用油的大部分市场。物美价廉的浸出油占据食用油市场的主体,这本来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然而这种现象却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打破了。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突然出现了“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的观点。一时间,超市中、电视里、报纸上,“压榨油更健康”的报道接踵而至。根据这种观点,压榨油是用机械方法生产,可以保证人体健康不受损害;浸出油则是加入化学溶剂生产出来的,具有安全隐患。许多商家也往往这样告诉消费者:“压榨油是绿色纯天然食品,最健康;而浸出油是用化学法提炼的,有化学溶剂残留,不安全。”在这一提法的背后,浸出油毫无疑问被扣上了“不健康、不安全”的帽子。民以食为天。倡导饮食健康新概念的方法,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一些消费者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起无”的心态,选择了昂贵的压榨油。然而,就在...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济南市食药监局发布了《2013年度济南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目前济南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仍然存在标签不合格、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标三大问题。抽查范围:全市52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种类:糕点类、饮料类、调味料、白酒、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速冻食品、茶叶类、食用油、炒货类、蜂产品11个品种1114个批次总体合格率88.96%。  相似文献   

14.
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1月3日在官网通报了食用油、肉制品、炒货坚果食品等28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东北纯"笨榨熟豆油、"八旗"大豆油、"鸿英"炒货老奶奶花生分别检出了超标的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均是强致癌性物质。2686种抽查品263种不合格据介绍,质检总局近期组织了涉及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等28类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  相似文献   

15.
肉类食品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产品,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历来为广大消费者所关心。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大城市17家商业企业销售的59种肉类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这59种肉类食品分属52家生产企业。经检验,合格38种,抽样合格率64.4%。其中(见表1) 本次抽查暴露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扶优治劣、引导消费,2000年第4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西宁、兰州、天津、西安、成都和沈阳等城市14家商场销售的59种肉类食品的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经检验,合格36种,抽样合格率为61.0%。在本次抽查中,作为保色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视质量、关注安全已成为人们消费的趋势。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高温火腿肠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16种产品中不合格4种,这4种不合格产品均存在复合磷酸盐超标问题。复合磷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肉制品中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不得大于5g/kg。此次抽查,最严重的超标达到规定值的1.4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一时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恐慌。其实,科学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既是食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味美食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99年肉类食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近四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肉类食品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产品,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历来为广大消费者所关心。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9.
“健康”二字,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产食品的商家们也都铆足了劲,在“健康”二字上下了大功夫。可你知道吗?很多“健康”食品未必真健康。让我们对各个超市货架进行一次调查吧,揭露食品工业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掌握饮食加工设备制造行业的质量状况,2002年第2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电烤炉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此次共抽查了58家企业生产的63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