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鱼苗培育池面积1000—1500m^2,水深1—1.2m,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鱼种培育池面积以2000—3335m^2,水深1.5—2m为宜。要求池底平坦,池埂坚固不漏水,进排水条件良好。且进排水口安装过滤和防逃网。苗种培育池四周有水泥板或红砖护坡的池塘最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了苗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利用鳅池繁育苗种有利可图。现将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利用鳅池培育泥鳅苗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秋生 《农家之友》2004,(5):39-39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池塘建造 1、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宿迁市大力推广了“蟹池套养鳜鱼”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在大规格鳜鱼苗种运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是运输距离在10km~80km左右,使用氧气袋运输大规格鳜鱼苗种时的技术要领。一、鳜鱼苗种的选择:必须选择体质健壮且无病害的鳜鱼苗种。二、鳜鱼苗种停食时间:由于鳜鱼  相似文献   

5.
1、培育池的选择及准备 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池以20-40m^2、水深0.6—0.8m的水泥池为佳。也可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较好、面积1-3亩、长方形、东西向、坡比1:2、水深0.5-1m的池塘,培育池要修建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条水沟或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用于早期虾苗的培育管理和捕获时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苗种的食性转变,培育苗种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将鱼苗育成3.3cm 左右的夏花。(一)育苗池的条件 面积1—4亩,水深1—1.5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冬季干池、日晒夜冻,到鱼苗下池前10天,必须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养殖场以土池为好,所在场地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弱碱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二、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苗种池面积一般为50~100m2,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80~90cm,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cm×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常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承担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黄颡鱼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的项目,经过生产实践,现将培育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苗种培育池的选择:养殖池塘面积16亩,共4塘口,每个塘口4亩,长方形,坡比1∶1.25,池水深度1.5m左右,进排水方便,养殖塘口平整,水源充足、水  相似文献   

9.
<正> 黄颡鱼疾病少,饲养管理简单,养殖效益较好,深受渔户欢迎。但由于黄颡鱼人工繁殖较难,不易得苗,因此苗种价格较高。现介绍一种利用苗种培育池自繁自育黄颡鱼苗种的方法。 一、苗种培育池的准备 苗种培育池应选择底泥浅15—20cm、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水质好,面积2-4亩的鱼种池为宜。5月初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野杂鱼类及敌害生物,待毒性消失后,鱼地加水60-80cm,加水时进水口应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苗进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蟹池套养所需大量的鳜鱼苗种,提高鳜鱼年底上市的规格,我们在县水产养殖场上年进行常温鳜鱼人工繁育试验基础上.开展了鳜鱼早繁苗种的繁育试验,现将鳜鱼早繁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二)苗种培育方法1.网箱孵化及池塘育苗法本法简便易行,大部分亲虾可收回,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广大渔农应用,为目前最常用的育苗方法。据作者调查,该法目前的生产水平一般为每亩育苗池放养优质抱卵虾3~5公斤,产体长为1~2厘米的幼虾40~80万尾。  相似文献   

12.
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池塘中种植部分水草。水草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河蟹蜕壳附着隐蔽,避免鳜鱼残食软壳蟹;其二是进水带进的野杂鱼繁殖时产卵附着,繁殖的野杂鱼供鳜鱼食用。养殖池塘每年都应干池消毒。二、鳜鱼种培育为了提高鳜鱼苗种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当年育成商品鳜,鳜鱼的苗种最好是选择南方产的早繁鳜鱼苗,经专池培育后放入养成池。一般5月份从广东引进3cm左右的鳜鱼夏花专池培育,至6月中旬育成5—7cm的鳜鱼种放养到成蟹养殖池塘中。1.苗种运输苗种运输时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选择较为…  相似文献   

13.
池塘选择 选择底面半坦宽广、以中沙或细沙为主的沙泥底质(含沙量60%-70%),面积10-20亩,水深1-1.5m,海水密度1.006-1.025g/cm^3,pH值在7.5-8.5范围内的池塘,作为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池塘。  相似文献   

14.
鱼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的产量、效益。因此.在放养苗种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溯水性强,健壮无伤的苗种是最终获得高产滴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养殖的苗种主要一是捕获野生苗,二是上池育苗。上池育苗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将性成熟的泥螺作为亲本直接养于塘内,使其在塘内交配、产卵,并在塘内培养浮游幼虫;另一种方法则是在泥螺养殖海区采集卵群,在土池内孵化培育成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成武县名优苗种繁育场于2003年6月进行了苗种池套养青虾的试验,到2004年2月起捕,两口共11亩的鱼种池捕获商品青虾231kg,平均亩产21kg。仅此一项每亩增加经济效益756元,现将套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5月3日至6月7日,我们选择"乌鳢之乡"——微山县鲁桥镇2个水泥池塘、2个土质池塘分别进行乌鳢苗种培育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土质池塘培育无论是成活率、规格整齐度,还是苗种产量相比水泥池塘培育都要理想。一、试验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1)试验池塘:选择微山县鲁桥镇试验池﹟﹟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乌鳢养殖业的发展,乌鳢苗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单靠捕捞野生苗种来养殖,不仅数量少.供应无保障,而且质量差,规格不整齐。因此人工繁育乌鳢苗种已成必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四、养殖过程管理(一)苗种放养1.选择体格健壮,发育整齐,体表干净,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的苗种进行放养。2.苗种下塘前要对苗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将病原苗带入养殖池塘。消毒的药物主要有高锰酸钾、漂白粉等,一般通过数分钟的水中浸泡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20.
<正>为满足泥鳅养殖业发展的苗种供应,2011年3月下旬至7月中旬,笔者在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瓦岗湖渔村主持开展了泥鳅苗种全人工繁育技术试验,取得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塘亲鳅培育池2口,每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