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墨 《经济月刊》2008,(5):124-125
古来的书家,都是诗人,诗人也是书家,像苏东坡、黄庭坚,既是诗界领袖,也是书坛魁首。至少在20世纪之前,没有听说过哪个诗人不会写书法的,更没有听说过书法家只会抄别人的诗,康有为、沈曾植、郑孝胥、马一浮、林散之等人,无不诗书兼擅。  相似文献   

2.
余江 《新经济》2006,(6):100
“煮酒论文。豪兴依稀深苑现;烹茶读易。天机全在妙心参。” 李五湖生性喜静。从小爱好书法。并爱诗联。风风雨雨不知道写就了多少字画诗词,不知道因静而书,还是因书而静,抑或是相得益彰。年月更沓,字写得越多。诗吟得便愈深。作为一名书画家,是楹联中的诗歌气质锻就了他书法中横溢的形态。除了毛笔,他还喜欢以竹、木笔作书,大肆磅礴的气质从书法中凸现出采.开拓出书艺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老农 《经济月刊》2009,(3):124-125
笔者曾在沈阳生活了近二十年,在我曾听说过的有限的几位书法艺术家中,李宝权的名字算是耳熟能详的一位。而我只是一介布衣,李宝权一直身居要职,因此素无来往,更谈不上了解。去年11月的《诗潮》刊登了李宝权的书法作品,因同期也发表了我的几首小诗,所以在我去安徽老家采访时便将《诗潮》带给安徽的朋友看。朋友是位书法家,当他翻开《诗潮》一看到李宝权的书法作品便连连赞说“好字,好字”!回京后我便立即请《诗潮》主编帮助联系,专程回沈阳拜访了书法艺术家李宝权。  相似文献   

4.
《经济论坛》2010,(10):F0003-F0004
笑谈,本名史哲,1959年4月出生,籍贯陕西。现从事策划、设计等工作,擅长写作、书法、诗词。有评论说,行笔运墨功底颇深,刚中有柔,柔中见刚,极讲究单个字形和整体结构的完整与完美,有其独到之处。有诗赞曰:踞坐雪峰上,遨游碧水中。泼墨风雷间,神韵贯长虹。  相似文献   

5.
《经济论坛》2009,(13):F0002-F0002,F0003,F0004
潘学聪,字平人,1955年生于河北南皮,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在大学期间曾受教于著名学者、书法家黄绮教授,并跟随其学书三十余年。他曾出版过《潘学聪草书赤壁赋》、《潘学聪书法作品集))、《潘学聪书法艺术》、《云养青山》等专集,先后五次出访欧洲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并进行书法演示。  相似文献   

6.
☆戴恩嵩,男,1938年生于山东省莱州市。自幼刻苦好学,喜爱文学和书法。现任烟台市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他酷爱隶书书法,与文学互补,师法造化,风格独具,已在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30余幅,书文多为自撰。隶书条幅“情寄富士千秋高雪,意领泰岱万里雄风”在日本举行的第52届国际文化交流书法展中获奖,并由东京美术  相似文献   

7.
王绍叶 《商周刊》2014,(10):96-97
不知何时起,真正的文学命运都很不济,尤其是诗歌,更让诗人成了诗的祭品。有一句话说,饿死诗人,见证的就是这样一种残酷现实。那些习文者可以拿小说,戏剧,甚至散文或别的文学形式,作为谋生的手段,唯独诗歌是不能的。  相似文献   

8.
王岳川 《财经文摘》2008,(4):126-127
子恺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追求。我注意到,他对传统与创新有着清醒而辨证的表述:“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书法艺术的根本就是东方文化的抽象阐释,东方文人最直接的心灵倾诉。书法如果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不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了。所以我们学习书法就要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要找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文学观念的研究,本文认为阿拜的"论诗"诗价值有三:一是对哈萨克文学发展中"以诗论诗"的一次大胆尝试;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哈萨克诗歌创作的不良风气;三是提出了一系列诗学见解,丰富了哈萨克诗学宝库。  相似文献   

10.
古来的书家,都是诗人,诗人也是书家,像苏东坡、黄庭坚,既是诗界领袖,也是书坛魁首.至少在20世纪之前,没有听说过哪个诗人不会写书法的,更没有听说过书法家只会抄别人的诗,康有为、沈曾植、郑孝胥、马一浮、林散之等人,无不诗书兼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