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研究学习,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理论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组织保障;注重调查研究,围绕"一村一品"制定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硬件保障;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9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农经战线的工作者,汇聚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参加全国一村一品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活动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央1号文件关于支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发展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一村一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研究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举措。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活动并讲话,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致辞,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主持。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充分肯定一村一品发展的突出成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新疆、福建、陕西等地视察时多次指出,"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前不久国办印发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也要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发展一村一品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各地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翼城县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板块经济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全县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产业延伸。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村一品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标准偏低,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较短等问题。为此,通过宣传发动,推动全县"一村一品"工作全面铺开;通过科学规划重点投入,推动全县"一村一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技能。  相似文献   

5.
10月14-15日,农业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全国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的要求,总结交流各地发展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当前一村一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价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竞争力,明确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北京市“一村一品”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文章选取质量因子、规模因子、效益因子3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2017年北京市9个区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密云区、大兴区和延庆县在“一村一品”发展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区县; 在“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及潜力方面,平谷区、顺义区和密云区优于其他区县; 而在“一村一品”发展效益及潜力方面,房山区、延庆县、顺义区较其他区县有更好的优势。[结论]北京市各个区县“一村一品”在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研究指出北京9个区县“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市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海门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大户的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一、"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海门市现有"一村一品"专业村33个,"一村一品"专业镇3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涉及11.18万户、28.54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农村经营管理》2007,(11):F0002-F0002
9月27日,全国发展一村一品工作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会议总结全国一村一品发展成效,交流各地发展一村一品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下一步工作,推进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经检组组长朱保成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陕西是全国发展一村一品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品860余种,涉及粮、果、畜、菜、茶、休闲农业、手工艺等38个大类;从业农户135万户、从业人员423万人;村企有效对接率达30%以上;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62元,比陕西省平均水平高34%。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转型升级态势,区域特色板块规模稳步扩大,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深化认识中提升定位。陕西省高度重视发展一村一品,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政策明晰定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品看似小,实则是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村一品,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新疆、福建、陕西等地时指出,"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是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为理念,这也是日本起初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定位。其主要特点是,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吸引培养青年农民。今  相似文献   

11.
对晋中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总体判断;晋中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存在的问题;对晋中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浙江省衢州市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一村一品"行动,把"一村一品"行动作为衢州"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实践样本,实现了一业富一村、一品行天下的良好态势。缔造农村强业富民新格局2013年,衢州市被列为浙江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复兴计划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引入一村一品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2002年,陕西、江西、广东等省正式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村一品很快进入中央决策,连续两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去年5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一村一品的高潮.现在我们讲的一村一品,在强调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强调品的延伸、品的放大与品的集聚,把它作为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一种模式.对于一村一品的内涵,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在我国推进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发展,应当走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的龙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农业部历来重视推动“一村一品”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2005年,推进“一村一品”写进了中央的1号文件,今年,农业部围绕一村一品,在1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星星之火般的“一村一品”活动,现在已呈燎原之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6月25日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强化指导服务,一村一品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一村一品"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在对“一村一品”柑橘专业村——洋畲村进行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洋畲村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与体会,即应用区划成果,发展柑橘生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创立品牌,增强竞争力;重视培训,提高科技含量,组建协会,促进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广发村“一村一品”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一村一品”这种农业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引导、土地流转、技术人才、相应的社会服务组织等,是“一村一品”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品是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产物。去年5月,农业部在江西召开了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杜青林部长作了专题报告,全面总结了各地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以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京津"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一村一品"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市有主导产业占40%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586个,占全市行政村的29.8%;涉及人口62.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9.6%;从事"一村一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