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生存时间较短这一现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生存分析模型,刻画对外直接投资(OFDI)行为对企业在境内生存的影响效应。通过检验发现,OFDI行为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市场退出风险,延长了企业的生存时间,而且投资次数与企业的退出风险呈现"正U型"关系;投资于发达国家和技术研发型OFDI的风险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OFDI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出口密集度和利润率进而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其中利润率机制滞后且占主导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OFDI对企业退出风险的抑制作用受异质性企业特征和行业调节。文章揭示了投资开放的新作用,即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扩延企业生存时间,丰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改造已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路径,现有研究加深了社会和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但是尚未有学者关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的关系。文章以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中介效应和高管认知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尚未达到投资效率最大值对应的数字化转型深度,说明“倒U”型的右侧负效应主要来自少数极端值。专业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之间承担了显著的中介角色,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与投资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高管认知能力对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主要发生在二者正相关阶段,高管认知能力越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资效率的正影响越强。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仅存在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被动实施数字化转型无法改善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政府研发资助是引导和调控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方法,以2000-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数据为样本,就异质企业假定下政府研发资助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研发资助有效激励了企业研发活动,总体上对企业研发投入并不存在挤出效应;国有企业对政府研发资助的依赖性较强,三资企业在技术水平越高的领域研发预算刚性越强,受研发资助的激励效应越低;政府研发资助因不同资助强度和技术外溢强度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发投入被认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2012-2021年92家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企业绩效综合得分,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滞后3年与滞后4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医药制造业企业改善研发投入结构、政府进一步调整或制定研发和创新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以往研究中忽视的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性特征,利用上市企业关联交易数据库和企业年报获取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间存在的复杂影响。多种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二元边际呈现显著的制约效应,并且这种约束效应与融资约束强度存在正向关联,对于集约边际的负向影响均高于扩展边际;第二,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二元边际影响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尤为显著,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不存在负向影响,即金融压制体制以及银行信贷"所有制歧视"可能极大地阻碍了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第三,在不同对外投资类型中,生产型、研发型和资源型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约束对其ODI二元边际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尤其对于生产绿地型投资的约束效应最强。因此,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消除银行贷款活动的"所有制"歧视,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惠茗 《特区经济》2023,(12):56-60
在运用熵权法评估30个省产业绿色转型程度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动态面板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得出:第一,2005—2017年,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呈现正“U”型曲线特征,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越过拐点值;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产业绿色转型效应为倒“U”型,我国各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水平具有累积性,滞后一期的产业绿色转型程度对当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绿色转型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命令强制性环境规制有效促进了中东部经济生态化发展,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了西部经济生态化,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庞瑞芝  刘东阁 《南方经济》2022,41(9):97-117
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悖论,数字化是否必然促进企业创新?文章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通过构建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阐述了数字化通过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数字化低于拐点时,数字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而当数字化高于拐点时,数字化会抑制企业创新;异质性影响机制上,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在高新技术行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吸收能力强企业、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数字化追赶型企业和后进型企业,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只存在于领先型企业中。数字化硬件投资与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但数字化软件投资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文章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前企业更好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章以OFDI企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20年上市企业产品智能化数据,运用倍差法系统探究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智能化生产倾向性和产品智能化种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民企和外企,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国企的激励作用更为凸显;相较于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成熟产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年龄与产品智能化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表明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于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的中国企业恰逢其时。影响路径的三重差分结果表明,逆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可借助创新激励效应和成本优化效应实现;顺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创新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但成本优化效应更为凸显。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及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Eviews 6.0软件,以沪深49家IT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创新资源集聚、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企业成长三者的内在关联,并对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研发人员数达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出的门槛值以后,其与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之间会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与企业成长之间仅存在边际意义上的U型关系;产学研合作和企业成长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但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也只存在边际意义上的U型关系;研发支出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和企业成长均只存在边际意义上的U型关系;技术创新成果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产权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影响,家族企业较非家族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2003-2010年江苏省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强度和工业企业生产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之间既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存在"波特假说"中的U型曲线关系,而是一种折线对应关系。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时,环境规制阻碍生产技术进步;当环境规制强度越过门槛值后,阻碍作用递减,但并未呈现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7家典型上市光伏公司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研发资金投入与研发劳动投入为门槛变量,研究OFDI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有较明显的研发投入单一门槛效应,在低研发资金和劳动投入的企业,OFDI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当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劳动投入越过这一门槛值后,OFDI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作为目前企业创新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呈倒“U”形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倒“U”形关系在非“四大”审计和制造业企业中效果更加显著,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企业创新独占性策略在开放式创新水平形成中的作用。基于22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创新独占性强度与开放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不足或者过多的创新独占性都会降低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同时我们还发现法律型创新独占工具倾向于扩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水平,而战略型独占工具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企业内部研发水平和企业规模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动荡性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具有部分正向影响,而企业年龄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菁  李琳 《科学决策》2018,(2):1-21
文章基于沪深两市 2009-2015 年度 A 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 创新的关系,以及混合股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文章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创新存 在倒 U 型关系;不论在高市场竞争行业还是低市场竞争行业中,企业混合股权配置对两者“关系” 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会对混合股权的调节效应产生影响,相对于低 产品市场竞争,在产品竞争程度较高时,在国有企业中,混合股权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产业升级最为直接的微观主体,其研发创新是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途径。合理的研发聚集不仅可减少企业创新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产业效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2005-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分别从整体、区域和行业验证了研发聚集是否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促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聚集和企业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效应影响是正向的,且研发聚集更多体现为“竞争效应”,但其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聚集强化了企业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作用机制并不显著。从要素密集行业来看,研发聚集、企业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除了技术进步和资源扶持外,更需要有效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基于企业行为理论,通过选取2012-2021年制造业行业的上市企业,研究了期望业绩差距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发现,期望业绩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呈“U型”非线性结构关系,即在期望业绩顺差和期望业绩逆差越大的两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越强,表明我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有“居安思危”的谨慎性需求,也有“穷则思变”的变革性需求。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期望业绩顺差因资源冗余效应,期望业绩逆差通过倒逼管理者增加创新投入和改进组织韧性,提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期望业绩差距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未来期望业绩,但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17.
以技术创新为视角,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阻碍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采用 2006-2015 年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产能过剩阻碍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门槛效应”明显。产能利用率适中的行业可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促进产业升级,产能利用率较低或较高时,产业升级不明显甚至受到阻碍。(3)技术创新是产能过剩影响产业升级的传导途径,使得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和“门槛效应”。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工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和政府引导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新常态背景,以我国2014~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与研发创新的关系,进一步从企业产权异质性角度研究金融化程度对研发投资调节效应的大小。研究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对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从企业产权性质异质性角度进行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强度均为负向影响,但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强度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使用国内10个省市800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行业特征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企业规模与民营企业研发支出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函数关系,小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方式;(2)民营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有助于企业创新强度的提高和自主创新比例的增加;(3)企业所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影响企业的创新方式;(4)行业特征影响企业的创新方式;(5)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OFDI相关数据,以2007~2017年OFDI上市企业为观测样本,基于投资深度、广度双元性视角系统探究OFDI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OFDI投资总规模及投资深度(平均规模)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先改善后恶化),投资过度情形下"例U型"关系依然稳健,投资不足情形下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