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7):7-7
1、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25日发布声明称,将维持现有的高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区间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14,(9):112-113
<正>美联储决策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展望基本维持不变,但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工具应该做更多测试。美联储讨论了将来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提高短期利率,但强调这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加息,我们认为美联储退出宽松将"徐图缓进"。"徐图"是指今后美联储将会持续讨论和测试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方式,"缓进"是指从谋划到真正开始加息将是个缓慢的过程。美联储会议纪要还显示,官员们讨论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相关的议题,提出几种提升短期利率的方案,但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4):7-7
1、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25日发布声明称,将维持现有的高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区间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美联储当天在结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后发布声明说,美国经济呈现温和增长,近几个月来就业市场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30日、8月10日和9月21日,美联储连续三次宣布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75%,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元连续提高利率意义深远。第一,此次升息是在美国基准利率46年历史低点(1%)基础上的连续升息,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第二,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至今四年之后的连续升息,标志着美国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谢国忠 《商周刊》2011,(21):18-18
未来几年内美国的失业率将会居高不下,美国利率很可能会维持在低位。美联储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加息,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将使中国的通胀问题大大复杂化。现在,人民币是时候和美元脱钩了。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9,(1):14-14
北京时间2008年12月1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政策制定会议上作出决定.将美联储基准利率下调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承诺将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终结当前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美联储称,该行已经将其联邦基金利率从1%下调0到0.25%的”目标区间”,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手中最有力、也最常用的武器是调整联邦储备利率。现在, 美联储必须做出的决策是在连续14次升高短期利率之后,还应该加息几次?  相似文献   

8.
环球速览     
《经济》2012,(10):86-87
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跌美联储9月13日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继续进行至今年年底。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决定将目前的超低利率水平从之前设定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美联储的政策对于美元而言利空,因为更多的货币供应意味着美元的价值将被稀释。所以,美联储的决定一出,美元便遭到了抛售,美元对欧元汇率再次触及四个月新低,而对日元汇率也降到了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及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4年的强劲增长之后,2005年增速有所放缓。虽然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和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但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仍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并且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所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9月发表的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3%,虽然低于2004年创纪录的5.1%,但仍高于2003年的4.0%和1995-2002年3.6%的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环球速览     
《经济月刊》2012,(10):86-87
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跌 美联储9月13日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继续进行至今年年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利率下调及我国经济对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美国经济自2001年3月份起步入衰退,美联储十次下调利率以制止经济的持续下跌,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降息的措施,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我国人民币面临着值的巨大压力,而且2001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幅大幅减缓,在这情情况下,我国也应相应调整利率,保持经济的内外均衡,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态势,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判断,2014年全球经济和金融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不确定性之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走向3月20日,美联储宣布最关键的调整就是对预期的调整。美联储实际上做了三点政策声明:首先,要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退出政策,现在还有550亿美元的规模没有退出,在今年10月的美联储的会议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会完成。其次,美联储以一个更全面的,包括劳动力参与度、劳动力成本等的指标替代了6.5的绝对就业目标,其不再作为利率的前瞻性指引目标。最后,美联储探索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在美联储QE退出  相似文献   

13.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中,货币供应量作为利率向经济传导工具的地位一直未被动摇过,甚至M1一度作为美联储的短期操作目标。尽管因外资等因素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了,而且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近期重点更偏于对市场预期的政策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在美联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重要了。经2000年美国国会修改过的《联邦储备法》,仍要求“美联储董事局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应该保持与经济的长期增产潜力相适应的货币信用总量长期增长。”①可见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政策传导过程中不可…  相似文献   

14.
宋平平  孙皓 《时代经贸》2014,(2):108-109
本文基于预期理论,应用线性和非线性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短期的利率之间存在显著协整关系,符合预期理论所描述的利率期限结构动态规律;利率期限结构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短期动态特点受到预期理论所刻画规律的显著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还存在非线性特征。因此,基于预期理论的利率期限结构动态研究,是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中经济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国外财经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同时警告通货膨胀下滑风险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决定维特指针联邦基金利率在1%的45年来的低点不变,美联储重申对于通膨的警告,表示在可预见未来的主要忧虑是通膨下降的风险,并表示利率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较低水准。美联储自2001年初以来已经实拖了13次降息,旨在帮助美国经济实现强劲扩张。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二是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我国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能否独立于管制利率发挥以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从管制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出发,探讨我国银行间短期市场利率是否能够有效反映资金流动性状况以及能否作为资产定价的基础。研究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才可以完全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为 《资本市场》2012,(6):74-75
<正>尽管美联储将维持超低利率至2014年,尽管美国的房地产数据还不理想,但我们认为美国的破局不是"从房地产跌倒,从房地产爬起来",而是从科技行业、"朱格拉"行业爬起来。看看美国的新增订单,特别是耐用品;再看看苹果、Facebook以及通用公司最近  相似文献   

18.
自2015年央行放开存款利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性随之增强,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因此,尽快完善利率期货产品体系,推出短期类利率期货无疑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5年期与10年期国债期货均已成功上市并平稳运行,现货市场不断扩容,推出短期类利率期货时机已然成熟.短期类利率期货的推出不但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充分的避险对冲工具,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避险需求,而且能够与现有的中长期国债期货形成呼应,共同促进基准利率曲线的形成,进而完善利率市场定价机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巧合,也或者是必然,加息忽然间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风潮:伯南克等美联储官员近日频频暗示要控制通胀;土耳其央行6月7日启动了2001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韩国央行6月8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将短期利率上调25基点;欧洲央行6月8日晚如期宣布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20.
陈焕 《经济咨询》2006,(3):33-35
200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仍为2.25%。这次加息是继2004年10月28日加息的再一次加息,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走出从1996年开始的长达6年之久的降息周期,步入新一轮的利率上升周期。货币政策是调整宏观整体经济的预期和趋势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央行通过提升贷款利率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需要防止通胀,防止过度投资,防止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