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刚 《经济月刊》2012,(3):44-46
按照约定的时间,《经济》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安定门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时,霍建国还在会上发言,二楼的楼道中就能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而在会后的采访中,他的声音又显得文弱些,我们从他的求学经历谈起。  相似文献   

2.
一双拖鞋,一条短裤,一件T恤,眼前的他就是这样普通的衣着.提笔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更合适,唯一想到的就是简单.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人曾因为在房地产领域发出的"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声音而声名鹊起,也曾因辞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一职而引来热议,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  相似文献   

3.
有关企业王朝的说法,一直以来都不绝于耳。这不仅在口传世界里,而且在文字世界里都有声音、都有记载。记得2008年的春节,一位在胡润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前五位的广东企业家(其实称之为房地产大佬更合适),打电话给我(我曾在他企业任过经济顾问),说他正在家里整天看《大明王朝》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4.
欧·亨利短篇小说《二十年后》和《嘹亮的声音》具有相同的叙事模式——让不同境遇的朋友对话;欧.亨利善于转变叙事角度向读者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欧.亨利能够把握他所处时代的情志,其成熟的叙事观念在这两篇小说中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刘洋 《当代经济》2018,(4):120-121
声音商标作为商业活动的产物,并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武器,它同其他传统商标一样是蕴含在商业活动的重大无形资产.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声音商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商标也由传统的文字、图形等商标逐渐向非传统的立体、颜色、声音等商标扩大.我国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中,也在逐渐摸索,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之年通过的声音商标的立法,本文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声音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媒介,构成了人们把握文学作品时一个直观和透明层面.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之声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生活中声音的勾勒,为我们提供了作为政治文化宣传的媒介的"声音"此消彼长、抑扬顿挫的代表性文本."高音喇叭"的呐喊,被视为权威话语的"领袖之音",以及特定年代唱响的革命歌曲,诸多声响既隐蔽在作者基于自身的社会环境里,同时也弥漫在小说虚构场景的文化结构中.这些隐喻意义一直在嬗变的"声音"意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蕴涵了一种不无规训意义上的政治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7.
愿赌服输     
颜夏 《经济》2004,(3):93
听明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在冰山上探险的人,在夜幕中不慎掉入悬崖。在风驰电掣下坠的刹那,他的脑海浮现出:“这下全完了。”但突然,有东西使劲把他往上一拽,他意识到腰上的保险绳起作用了,于是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绳索。就这样在极度的寒冷和恐慌中过了很久,忽然有个声音说:“我是神,你信吗?”遇险的人顾不得多想,连忙说:“信。”这个声音又接着说:“如果相信我,就把身上的绳索解掉。”悬在空中的人犹豫了,犹豫过后,他选择了更紧地抓住绳索……第二天清晨,救援人员赶到时,这个人仍然紧紧地  相似文献   

8.
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写道:谁也没想到,1932年4月7日星期四,在全国联播节目里突然听到了一个新的声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这位州长谴责胡佛政府专门救济大银行、大企业。他嘲笑那些“肤浅的思想家”,说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帮助农民。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相似文献   

9.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在其著作《国富论》中,第一次进行了关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讨论,他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之于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从此之后,各个国家的经济学家不遗余力地进行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一时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阐释经济之所以增长的理论在不断进化中,这段演进历史,也是经济学家不断寻找经济增长源泉,以及对经济增长路径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与日照甘当配角相呼应,连云港也有一种类似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我读何新     
何新的名字知道得较早,他有译著行世.特别是1989年以后,他的名气很大.《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很大篇幅刊登他与一个日本人的谈话,这件事情很不寻常,当时国内外轰动.之后就听不到何新的声音了.今年上半年倒有意思,书市上接连出来几本何新的著作.我想了解一下此人,把见到的几本买下了,包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危机与反思》上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  相似文献   

12.
如何用声音说话是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打开对声音狭小概念的认知,用开放性的思维来理解声音在广播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会使得广播文学更有新意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外商来得特别多,我们外贸部员工都忙得连轴转."拨通康奈集团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时,话筒那头传出各种忙碌的声音,虽然暂时还没法具体统计订单的增量,但这种变化,让他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现今各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网络、电视、报刊等对广播的冲击是很大的.这些媒体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很快就能吸引受众的注意.而广播仅靠声音的传播.因此,广播节目一定要充分利用声音,巧妙运用声音,把声音艺术化,才能吸引听众.  相似文献   

15.
刘钧 《经济经纬》2001,(2):99-100
闻潜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一书于今年5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这部65万字的宏篇巨著是闻潜教授一生皓首穷经、孜孜以求、钻研学术的结晶,也是他几十年来致力于跟踪中国这片黄土地经济运行的结果.他所提出和一贯倡导的经济适度增长与适度调节的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书中指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造成经济增长大起大落的根源在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严重的脱节和失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势在必行,但是要真正实现经济适度增长,政府实行适度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可见,适度调节理论是其宏观调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林国荣 《开放时代》2003,(5):115-122
在蔡元培时代,谦虚之下隐藏着强大:那个时代的人们自称是大学的仆人,和同伴完全平等,但他的意志却必定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声音成为全大学的法令;在他的穿着、他的家庭生活、他的头衔和他的全部社会生活职能上,他都始终是一个普通北大人的责任形象:但在他的内心,却活跃着一个伟大立法者的强大、忠诚、令人不得不服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胡鞍钢激辞反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力秋 《新经济》2001,(7):46-49
胡鞍钢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经济学家,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敏锐把握,使得他的研究显示出与政策调整的惊人的同步.80年代中期以来,他对中国苦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如经济波动周期、地区差距、正税养军、分税制等,均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而他锋芒毕露、坚定鲜明的见解,又为他赢得了"胡大炮"的美称.  相似文献   

18.
已经被人逐渐淡忘的摩托罗拉,又再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 为了给母公司谷歌让路,摩托罗拉开始走精品路线.2013年8月2日凌晨,摩托罗拉发布最新旗舰手机MotoX. 摩托罗拉全新旗舰手机Moto X惊艳亮相,在一片赞叹声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以至于摩托罗拉CEO丹尼斯不得不出来回应,他说:"为了生产MotoX,我们去年对公司进行了重组,Moto X不仅仅是我们被谷歌收购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表明了我们期望的公司发展方向."他还说:"谷歌研发了业内首款无人驾驶汽车,我们希望开发业内首款自动运行的手机."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为经济立传的先河.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阐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在承认人的趋利本性的基础上,主张国家应顺应经济规律,农、工、商、虞四业并重,市场自由贸易,这样才能民富国强,促进社会的发展.他支持人民经商致富,认为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  相似文献   

20.
陈颖  邢章萍 《经济》2011,(3):20-22
军人出生的他,采访中说的每句话都掷地有声.他说他很庆幸参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伴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而逐渐成熟.他曾和李青原畅想:45岁教书、50岁写书、60岁种树.为了实现自己写书的梦想,他毅然辞去了北京标准咨询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他就是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被众多人称为中国企业股改第一人的刘纪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