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鑫 《经济月刊》2012,(5):119-119
谈及投资的方法和理念,有几本书值得一看,约翰.特雷恩的《大师的投资习惯》和《大师的投资智慧))以及马克.泰尔的《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里笔者汇总比较了这些投资大师的投资方法和理念,以一种全面的视角来反思投资理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李成文 《经济》2012,(3):113
春节期间,一直闷在家里看书,看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费舍尔的《如何选择成长股》、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和蒂默西·韦克的《巴菲特如何选择成长股》,由读书也引发了对复利投资的一些思考. 巴菲特一直强调复利的力量,每年15%的增长,过30年大约是66倍,20万的初始投入就变成了1300万(30年和20万的条件大多数人是具备的).有这个底子,养老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云英  姜捷 《资本市场》2009,(12):64-67
11月3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宣布,将斥资大约260亿美元收购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简称BNSF)77.4%的股份。我们借鉴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时采用的现金流分析方法,来理解这次巴菲特进行这笔铁路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机构投资者,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其投资思想和方法不断演进,从早期的追求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内在价值投资模式,发展到兼顾内在价值和企业成长的复合投资模式,创造出了高达20%以上的长期年化复利增长。研究巴菲特投资思想演进的轨迹和发展规律,对我国投资者提升投资理念和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方东 《新经济》2007,(11):38-41
正如曾经靠预测、揣摩格林斯潘的讲话就足以使一大批华尔街经济分析师及投资分析员终日忙碌一样,研究投资大师的投资趋势,也一直是投资机构决定投资取向的有力佐证。当巴菲特尚未正式展开其中国行程时,各投资机构对这位投资大师中国之行的研究已悄然展开——业内人士深知,大师的投资特征之一是"大打提前量",他在此时造访中国绝非偶然,这与国际国内近来发生的经济大事以及中国经济趋势有着密切联系。而部分敏感人士预测,研究结论将会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6.
李成文 《经济月刊》2012,(3):113-113
春节期间,一直闷在家里看书,看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费舍尔的《如何选择成长股》、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和蒂默西·韦克的《巴菲特如何选择成长股》,由读书也引发了对复利投资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书海寻舟     
《财经文摘》2010,(10):106-107
成功管理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被全世界无数人学习和效仿,但常常被人忽略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他管理的公司创造出了骄人的投资业绩,至今为人景仰。这位投资大师究竟有着怎样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8.
吴家明 《商周刊》2012,(10):10-10
如果想在长跑中取胜,一定不要冒险。巴菲特秉持的这个投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过,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美股市场的变化让不爱冒险的巴菲特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  相似文献   

9.
巴菲特遵循价值投资的方法论,即以便宜、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股份。通过对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全方位地领略价值投资的方法,这对于当下中国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峰 《资本市场》2001,(1):42-43
<正> 海通证券研究所郝联峰博士执笔的《寻找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EAVM模型与中国股市A股投资价值排序》(详见2000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第14版,以下简称郝文),文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所提的一些观点颇值得进一步讨论,笔者试图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以求教于同仁。什么是“EAVM模型”? 综观郝文,所提出的投资理念大致是通过其有所拓展的“EAVM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然后再通过与现  相似文献   

11.
黄建国 《新经济》2011,(12):71-71
2000年前,中国股市没有巴菲特的故事。中国股市也很少有人谈及什么价值投资。我们更不知道,在每个大熊市出现的时候,这个后来成为名震全球的投资大师,也有心理的脆弱,不得不躲进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小镇。  相似文献   

12.
读书     
《资本市场》2012,(8):126
<正>《索罗斯的救赎》作者:乔治·索罗斯、查克·萨德提克(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该书讲述了索罗斯对慈善的种种认识,从开放社会的角度阐述了索罗斯如何创办了一个无私的基金会。对其多年来从事慈善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也讲述了索罗斯在开展这些项目时的一些理念和方式,进一步阐述他的理念和哲学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应该说,该书是对索罗斯最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以来我们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巴菲特是当今有名的投资家。他的投资理念是我们畅游股海的法宝。那么,就中国股市的一些特点来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巴菲特作为当今最出名的投资者,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投资业绩,研究他的投资方法,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投资习惯,取得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投资是理念的实践。缺乏理念的实践,则是盲目的、随意的,注定要失败的。美国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纵观美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投资大师们在成熟理念指导下,慧眼识珠,无往而不利。下面,介绍三位美国超级大师的理财理念,以供广大投资者借鉴。投资易于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向来喜欢搞"崇拜",在每一个经济热点出现时,总有一个外国人被冠以大师的称号,加以顶礼膜拜:营销之父科特勒、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投资大师巴菲特,"欧元之父"蒙代尔………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7.
于中宁  赵瑜 《经济导刊》2002,(10):42-49
沃伦·巴菲特 20世纪最伟大的券商是梅里尔,最伟大的投资家则非巴菲特莫属。 其实,巴菲特最主要的投资战略——长线投资、控股公司和治理机制与19世纪的J·P·摩根如出一辙,但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却南辕北辙。 摩根是作为19世纪末“强盗资本家” 的总代表载入史册的;而巴菲特则被公认为20世纪末金融企业家的道德楷模。 摩根的个人资产在20世纪初仅次于洛克菲勒,排名世界第二;而巴菲特,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个人资产在21世纪初也排名世界第二,稍逊于盖茨。  相似文献   

18.
巴菲特说,“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股市与上帝不同的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投资需要方法、理财需要指导。在中国投资理财,你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巴菲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经济视角》2011,(1):109-109
《华尔街》 一条新旧夹杂的长街.却掌控着世界金融的命脉,经历过战火洗礼.却仍然站在世界金融的最高峰.不断地谱写传奇。在《华尔街》中,你会了解到“股神”巴菲特独特的投资之道.跟罗杰斯讨论时下金融危机的局势,  相似文献   

20.
孙竹 《经济经纬》2008,(3):9-12
巴菲特通过股票市场投资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财富长期稳定增长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财富来源于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对虚拟资本起决定作用的观点;索罗斯虚拟资本投机获得财富快速波动性增长的事实,则证明虚拟资本市场运作是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