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现代商业标志设计的扁平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作为一种视觉传播符号,起到了沟通和交流的作用。品牌标志在商业传播过程中是出现频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元素;标志承载了传播企业文化和品牌精神的作用,是品牌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伴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苹果公司发布新一代iOS7移动操作系统之后,所有的设计开始向着扁平化的趋势发展。视觉的扁平化能够减少误读图形的可能性,能够提高设计的传播速度,提供给大众更优质的设计服务。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是指企业或机构将视觉形象根据多样化的媒介特征,进行有针对的设计,以在社会公众心中形成的对产品或服务代表的品牌个性特征的认识,是社会公众通过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对品牌总的评价与认知。延展性设计依托于视觉形象而存在,视觉形象是品牌的表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本文从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内涵、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实践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为例,探讨视觉形象延展性设计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速,设计行业也逐渐开始产业化,与此同时,设计细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形象CI设计悄然兴起。所谓企业形象CI设计就是经济发展与设计产业结合所产生的新型的设计学科。在企业形象设计(CI)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VI,即企业VI视觉设计(Visual Identity)。VI的设计则具有同一性、差异性、民族性、有效性等特点。而VI也成为当今社会企业身份的象征。企业可以通过VI信息传达企业的方向、理念,商品的发展、变更,以及新闻信息等,并通过该信息的传达,得到消费群的反应。因此,VI设计也可以被誉为是"可视性语言"和"符号、非文字的交流"。所以,VI设计在企业品牌经营中具有传达、促销、引导、使用、治愈等信息价值。除此之外,VI是整个CI战略中的视觉上的表达形式,也是整个企业品牌识别中,传播能力和感受能力最具体、最直接、项目最多、层面最广的静态平面识别符号。  相似文献   

4.
视觉语言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特征,从中针对书籍装帧中的视觉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图形设计、文字设计及色彩设计等要素进行论述,旨在为书籍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元素被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时代的产物,成为了设计师思考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需认识到中国传统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中国传统元素的类别,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服饰、书籍、标志、包装上面,以给予大众强烈的直观感受,增加视觉传达效果,提升设计作品的传播范围,提高设计作品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6.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中心要素,不但能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欣赏,也能增加艺术设计的可供观赏行,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各个领域。色彩在招贴设计中有着较为重要的表现力,在招贴设计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同样色彩的表现力也是招贴设计中最为敏感和倍受关注的视觉中心。任何一幅优秀的招贴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准确又清晰地表达其视觉冲击力,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
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是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人们通过视觉语言来感知艺术形式的美与意义和价值。视觉语言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是艺术与设计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探讨了服装创意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及其构成。  相似文献   

8.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中心要素,不但能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欣赏,也能增加艺术设计的可供观赏行,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各个领域.色彩在招贴设计中有着较为重要的表现力,在招贴设计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同样色彩的表现力也是招贴设计中最为敏感和倍受关注的视觉中心.任何一幅优秀的招贴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准确又清晰地表达其视觉冲击力,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视觉信息贯穿快消品包装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受众对快消品包装中视觉信息要素的关注度,发现现有快消品包装信息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符合受众需求的视觉信息层次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里,一个品牌想要更快地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通过以消费者为原点的品牌视觉识别设计来确定差异化的视觉传达形式与宣传策略,可以帮助品牌信息更为有效地传达,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