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内涵的界定和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广东主要年份投入产出表为原始数据,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方法,分析广东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演变规律。并得出实现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须构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借助“先行一步。的政策与优先权,广东的经济跃入高速运转的“快车道”。百业俱兴,电子、纺织、食品等轻化行业获得长足发展。毗临港澳的地缘优势,又令广东在吸引外来资金、承接两地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过程中,取得了技术、挡次“高半拍”的产业效益加上后来届上的轻化行业,使广东一跃为经济实力领先的省份。  相似文献   

3.
陈海权  黄金鑫 《商业时代》2007,(28):105-107
制造业与流通业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须解决的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运用模块化、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对广东制造业发展进行经验总结,同时分析了广东现代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作用,指出了广东制造业和流通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产业价值链战略性优化和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先试先行,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新冠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角逐中,如何促进产业间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网络模型、产业关联基础树、产业群簇等角度和领域分析广东两业融合发展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叙述了广东化学工业中各种产业行业概况、发展趋势 ,重点介绍了石油化学工业、合成树脂工业、精细化工等三个领域的行业现状、市场情况、需求预测、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广东化工产业的优势和差距 ;根据我国渐趋成为全球化工制造业中心的宏观背景 ,拟定了广东由化工大省向化工强省跨越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 ,就构筑广东化工产业高地提出了若干措施。强调了广东化工产业必须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集聚发展 2~ 3个大型化工项目 ,以提升广东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提出了广东化工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陶冬 《新财富》2008,(8):48-48
中国经济的确需要重新平衡出口与内需,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力来改善效率。但产业升级如果操之过急,便可能造成产业空洞。一旦广东制造业出现问题,相信广州、深圳的房价必然受压。  相似文献   

7.
肖本华 《商业时代》2006,(12):89-90
本文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广东制造业结构的影响,结合广东在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应采取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妥善安排制造业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指明了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方向,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面临新的国内外环境,广东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政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指明了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方向,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面临新的国内外环境,广东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供广东借鉴的国际经验有哪些?基于上述背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日本阪南大学于2011年4月25日下午共同主办了题为“广东和日本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比较——政府与企业的作用”的中日经济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和独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现代服务价值理论和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尤其是克鲁格曼综合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拓展与应用,以比较结构相似系数及分析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等方式,分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以粤港合作为研究对象,对泛珠三角区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进行探索,并据此提出珠三角和港澳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分工、加强合作,将港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广东的现代制造业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佛山是广东省的第三大城市,是广东乃至全中国制造业中心。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佛山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创新中心及高新科技产业集群。本文针对佛山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佛山要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及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做出相应的策略。未来,经过不断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及高新科技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杨芃博 《商》2014,(8):213-213
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融合程度也越来越深。本文首先介绍了制造业物流业产业融合的概念,从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融合的过程入手,分析了产品特性、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骏  王波 《中国市场》2011,(19):178-180
本文从产业和城市两个角度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个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通过构建对应的测量指标,本文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还不高,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还很分散。在广东执行双转移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加工制造业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或将生产线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对此,东莞市长袁宝成表示,一些企业的倒闭,是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相关专家认为,东莞一些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一边是倒闭潮,一边是转型潮,两者并存。这是中国产业升  相似文献   

15.
刘灵君 《大经贸》2012,(3):28-29
2011年,由于外部市场低迷,尤其是欧债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给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外贸大省广东带来巨大冲击,受冲击最烈的,则非产业集群莫属。外向型制造业何去何从?作为产业聚集的产业集群,如何在冲击中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新年刚过,本刊记者深入惠东鞋业集群采访,希望通过这个具体案例,展示并审思外向型制造业面临的当下性难题。  相似文献   

16.
高额的劳动力成本让不少外贸企业丧失了利润空间。按照一般制造业发展路径,广东、浙江、山东等外贸大省的企业必须踏上寻找低成本道路。由此,一波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潮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17.
马风华 《商业研究》2011,(11):69-7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广东制造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断下降,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普遍大于需求拉动力。  相似文献   

18.
邓朝武 《中国市场》2014,(42):79-81
选取2006—2011年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很强的关联性。在广东的科技服务业内部,申请专利数、政府财政科研拨款、R&D课题数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制造产业的关联度显著,而获得专利数、R&D经费使用情况、R&D人员总数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因此广东省应该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了产业基础、技术创新、产业聚集、产业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五大领域的九种重要因子构建了指标框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正相关因子,分别为产业单位数、区位熵、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和利润总额,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和产业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江苏商论》2007,(8):135-138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定,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解释广东区域经济差距的持续扩大。通过对区域差距的结构分解,验证了广东区域差距主要是由制造业的高产值份额及其非农产业在地区间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珠三角地区的人口高密度、便利交通等初始区位优势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FDI向珠三角集聚,外省农村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是改革以来制造业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