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会展经济具有巨大的作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会展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描述了武汉市会展场馆建设现状,总结了武汉市会展经济发展特点,简要分析了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武汉市会展经济发展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特大城市,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却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武汉会展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以观众和参展商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武汉会展现状,并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针对武汉市会展业现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武汉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玉奎 《中国会展》2012,(17):60-61
明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即将在江城举办,这一业界盛会必将大力推动武汉会展业的发展。目前,武汉市会展业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武汉市为第九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进行了哪些精心准备?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李作清将自己关于发展会展业的理念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4.
会展旅游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旅游的发展对于城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武汉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对包括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郑州、成都在内的七大会展城市进行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指出了武汉会展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并试探性地提出了武汉会展旅游的营销模式,以期为武汉会展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加快会展业发展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支撑。当前,广州会展业发展存在着大而不强,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不高,高水平国际性会议的举办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广东省应通过完善管理,优化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会展产业服务体系;培育优秀企业和品牌会展;加强会展业交流与合作;鼓励相关机构申办高水平的国际性会议等措施,以此来进一步发展广州会展业,逐步把广州建设成承接国际高端会议的知名城市。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拥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最多的国家。本文通过对德国主要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德国会展中心城市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并牢牢占据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舞台,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抢占会展业发展先机的基础上,更注重城市会展业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在场馆建设、品牌打造、会展服务、渠道拓展及国际化等方面,德国的会展城市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他们还重视会展与旅游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武汉,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九省通衢之地;武汉,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武汉,始于1956年的会展业,全国四大展览城市有其一席之地;武汉,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分析武汉会展业现状与前景,杨德桢主任乐观地认为武汉迎来了会展业的春天,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各地     
武汉:全国性巡展纷至沓来 2011年8月22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武汉会展产业推介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商务部领导、武汉市领导及近50家全国大型巡展主办方等会展业精英,将在3天时间里,参观考察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及武汉市的相关配套服务,并就武汉市会展经济的发展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会展经济为城市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的现实基础,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有选择性,会展中心的布局对城市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以武汉为例探讨会展中心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旭亮  张海霞 《商业研究》2006,(15):108-111
结合义乌市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义乌会展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竞争优势。坚持外联的会展业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会展的软件建设和加强产品的知识产权管理等义乌会展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义乌会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会展业的发展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应与义乌城市总体发展、建设、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国会展产业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具体体现在:主要会展城市的场馆建设始终呈明显的“火拼”趋势;各地会展业竞争也相对激烈,大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会展规模与展会面积增长明显,国际化趋势相对显著等。就在这样的发展氛围中,中国(无锡)会展目的地建设大会于2021年3月23日在太湖之畔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嘉宾济济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及激烈辩论的方式,纵论会展目的地建设的意义及其价值,共同探讨在中国“十四五”会展业发展中无锡建设一流会展目的地的全新思路。值得一指的是,此类主题会议对一个城市的会展发展具有足够的必要性,至少可以在总结往昔的基础上擘画会展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2.
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并提出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提出了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任务。这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也对如何发展会展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谋划北京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北京会展资源,提升会展行业促进服务水平,推动北京会展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面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样的大背景,无疑将为“蛰伏”多年的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一针“兴奋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义乌会展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立足武汉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对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打造会展品牌、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完善会展行业协会职能、培育会展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会展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会展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拥有的国际会展品牌越多,标志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因此加快会展业发展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北京要从世界城市建设高度,充分认识会展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快北京“国际会展之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一个城市的会展业地位,目前仍是比较困难的,不仅涉及展览的面积和数量,也与展会的质量和经济规模有关.以此,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会展的内涵和范围界定也不清晰.中国会展杂志社、中国会展研究中心于2012年8月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行业景气指数——中国会展指数(CCEI),但该指数所采集数据仅限展览方面,无会议方面,且该指数还未成为政府认可的一种能够反映我国会展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数.另外,我国各省市会展行业行政主管机构不统一,统计方式、口径、数据类别也不统一.例如,《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上海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广东省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OT分析的九江会展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宽荣  蔡飞 《江苏商论》2009,(12):90-92
九江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的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会展业,不仅可以促进九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品质的提升。文章基于九江发展会展业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分析,提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配置作用,培育具有九江特色的会展品牌,实现九江会展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会展业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展示城市魅力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会展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城市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会展职业认证体系,抓住有利时机,作好城市会展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会展是德国非常发达的一个产业,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被誉为世界展览王国,国际会展协会将德国评为欧洲最佳、世界排名第二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举办地。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研究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对我国会展业的经营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